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在5日举行的首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上表示,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呈现出许多新特征,有关部门应加强研究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的消费者保护,尽快建立完善金融消费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同时要健全风险防范和监管体系,完善普惠金融监管工具箱。
会上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8)》认为,过去几年,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呈现出许多新特征:一是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二是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三是中国近年已发展成为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领头羊;四是普惠金融商业模式不断创新。
在建行副行长张立林看来,金融科技程度提高,提升了银行的数据整合能力,银行对金融需求的判断有了很大提升。
浙江碳银创始人俞兆洪建议,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降低金融需求获取、风险识别及管理的成本,同时应鼓励、支持和规范第三方金融服务外包,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中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副主任冯燕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将致力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一是优化供给体系,构建竞争性普惠金融供给格局;二是创新产品服务体系,强化需求导向的产品服务创新,突出服务适当性和需求匹配性;三是强化政策环境支撑体系,加快推动相关领域立法,补齐制度短板;四是健全风险防范和监管体系,强化金融机构风险防范的主体责任,完善普惠金融监管工具箱,加大中央和地方之间、监管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力度;五是完善消费者教育保护体系,加强信息披露和市场透明度建设,打击逃废债、“老赖”现象,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办法。
《报告》建议,充实基层监管力量,切实加强行为监管,营造公平、透明及有序的农村金融市场环境,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快建立完善金融消费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便捷的维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