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之后,依靠养老投资崛起的基金公司一定会记起2018年。这一年,首批养老目标基金获批,个人税收递延账户开始试点,基金公司的养老金投资迎来历史性机遇。对于行业而言,这决定了基金业未来20年的发展;对于公司而言,这决定了个体未来20年的业界地位。表面波澜不惊,实则风云际会,巨变正在发生,未来已来。
厉兵秣马 基金竞逐养老投资“风口”
1996年的一个清晨,美国东海岸城市波士顿。一次意外的来访影响了资产管理巨头富达投资的发展轨迹。那天,一家高科技公司总财务长访问富达,会议之后,他决定将富达的目标日期基金放到该公司的401(k)平台上,供员工选择。两年后,该财务长更进一步,将富达的目标日期基金作为公司401(k)投资的默认选项,只要职工不反对,其401(k)账户中的投资产品自动包含目标日期基金。这是需要勇气的一步,因为如果投资结果不如意,他可能面临难以预计的损失。所幸,这项决策带来了不错的结果。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富达的目标日期基金被越来越多老百姓接受,其养老金投资引擎启动,创造了公司发展的战略优势。
此后20多年里,美国共同基金行业抓住了养老金投资发展机遇,迅速扩展了资产管理规模。据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统计,1990年美国资本市场长期基金总规模为0.57万亿美元,其中来自养老金投资的资产规模为0.15万亿美元,仅占全部长期基金资产的26%。截至2017年底,市场长期基金资产共计15.90万亿美元,其中8.47万亿美元来自养老金资产,占全部长期投资资产的53.27%。
积极抢占养老金投资先机的基金公司也获得了巨大成功。一方面,上世纪90年代,富达、先锋、巴克莱等公司率先推出适用养老风险收益特征的公募产品,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指数类产品是养老金投资的重要投向,市场上养老金管理规模较大的公募公司,基本都有较大规模的指数类产品。随着巨头崛起,美国共同基金市场集中度迅速提升。数据显示,2005年美国前五大共同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占比36%,到2016年该比例升至47%;美国前25名共同基金的市场份额也从2005年的69%升至2016年的76%。
20多年后的今天,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一些基金公司已发现养老投资带来的历史性机遇。他们站在当年富达的位置上,苦练内功,积极进行产品、投资上的准备,开展投资者教育,主动为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贡献力量。例如,华夏基金成立伊始,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就将养老金作为战略发展方向:2004年成立养老金部,2006年成立机构投资部;从近三年来看,养老金管理费在公司总管理费收入的占比从2015年的8.26%增至2017年的12.83%。又如,嘉实基金积极布局养老金业务,截至2017年底,养老金管理规模占公司总管理规模比例约20%,成为嘉实基金的战略业务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