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7日消息,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接受该网专访时表示,当前,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已经进入新的阶段。我们将稳扎稳打、只争朝夕,全力推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取得扎实成效。
陈刚表示,重点做好8方面的工作。一是认真抓好各项规划完善提升,以人为本做好城市设计,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为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打好基础。二是认真抓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瞄准产业链高端和世界科技前沿,积极承载符合国家重大战略、体现国家竞争力的产业。三是认真抓好水电路气讯热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快捷高效的交通网及城市安全和应急防灾体系,努力打造标杆工程。四是认真抓好白洋淀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开展土壤、大气、水污染治理,打造近自然“千年秀林”,集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规范化管理和服务水平。五是认真抓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构建多层次、全覆盖、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六是认真抓好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形成一批有针对性的政策,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七是认真抓好管控维稳工作,稳妥推进征地拆迁,高标准建设安置区,扎实做好服务企业、服务民生工作,让广大群众共享新区建设发展成果。八是认真抓好组织体系和管理机构建设,做实做强新区管委会,切实提高新区建设的执行力,有力有序有效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各项工作。
陈刚指出,我们将着眼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打造体制机制新高地,发挥对全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引领示范作用。
一是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新区正在积极推进机构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党政合一,推行大部门制和扁平化管理;推进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凡是市场机制能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坚决破除制约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制度藩篱;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益属性,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有效形式。坚决不搞土地财政,发挥中国雄安集团作用,多渠道筹措资金,探索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在现行税收制度框架内,深入研究有利于高端高新产业发展和创新要素资源集聚的税收政策,率先在相关领域开展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或金融试验试点示范工作,推动国家级交易平台等重大金融项目先行先试,支持金融业对外开放新举措在新区落地。
二是着力探索社会各领域管理创新。新区将探索实行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的人事、薪酬、住房、户籍、养老等政策。创新人口管理,实施积分落户和居住证制度,建立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构建城市全新的智能治理体系,建设智能政务、智能环保、数字城市,探索建立全数字化的个人诚信体系;健全城市智能民生服务,搭建普惠精准、定制服务的智能教育医疗系统,打造以人为本、全时空服务的智能社区。始终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和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保障基本、兼顾差异、满足多层次个性化需求,严禁大规模房地产开发。新区正在完善多层次住房供给的相关政策,通过各种政策支持房地产租赁市场发展。
三是着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雄安新区将围绕建设开放发展先行区,主动服务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利用京津冀三地对外开放基础和新区自然环境优势,谋划举办国际及国内高端论坛,构筑对内对外交流平台;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吸引国家对外开放平台和国际对外合作组织在新区布局;实行开放便捷的人才引进制度,在外籍和港澳台人才入境、停居留、永久居留等方面制定更加便利的措施,建立人才特区,加快资本、人才、科技等要素在新区集聚,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
陈刚表示,我们深刻认识到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不是短期内就可以一蹴而就的,必须坚持大历史观,保持历史耐心,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既要下大力抓好工程项目、公共服务等当前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显功”,让老百姓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又要多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潜功”,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干到底。
一是筑牢长远发展的规划基础。《雄安规划纲要》是高起点编制好新区各级各类规划的准则和指南,是指导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基本依据。我们坚持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精神,借鉴国际经验,汇聚全球智慧,深化细化新区各项规划和城市设计,努力构建形成以雄安规划纲要为统领、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重点、以专项规划为支撑,全域覆盖、分层管理、分类指导、多规合一的科学完整规划体系。
二是筑牢长远发展的生态根基。生态资源是雄安新区最宝贵的财富。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优先加强生态建设,严格区域环境保护,严格生态保护红线,严控城镇开发边界,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将生态湿地融入城市空间,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和国土绿化,实现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0%,起步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新区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深入推进白洋淀生态修复,使淀区逐步恢复至360平方公里左右,正常水位保持在6.5-7米,逐步恢复“华北之肾”功能。
三是筑牢长远发展的地下空间基础。雄安新区还是一张白纸,具有开发地下空间的先天优势。我们将借鉴巴黎等世界先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经验,坚持地下地上一起规划,开发建设先地下后地上,按照安全、高效、适度的原则,结合城市功能需求,科学规划设计地下空间,先行建设多级网络衔接的市政综合管廊系统、地下综合防灾系统、地下智能物流体系统、地下停车系统以及轨道交通预留等地下工程,科学有效利用地下空间,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探索经验。
四是筑牢长远发展的安全体系。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防为主、防抗结合,以城市安全运行、灾害预防、公共安全、综合应急等体系建设为重点,构建城市安全和应急防灾体系,提升综合防灾水平。科学研究防洪和抗震等安全标准,起步区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五个外围组团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其他特色小城镇防洪标准原则上为50年一遇;新区抗震基本设防烈度Ⅷ度,学校、医院、生命线系统等关键设施基本烈度Ⅷ度半,避难场所、应急指挥中心等城市要害系统按基本烈度Ⅸ度抗震设防,高标准设防、高质量建设,确保千年大计安全万无一失。
陈刚指出,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既要遵循市场规律、善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又要让政府勇担责任、干好自己该干的事。具体来说:
一方面,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完善市场机制,清除市场壁垒,建设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竞争力。雄安新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新区,不能走行政命令、招商引资、开发建设的老路,必须借鉴世界先进城市成功经验,以市场机制为动力,让各类市场主体充分竞争、竞相发展。新区的土地、住房、人口、产业、投融资等政策,从一开始就要以市场机制作为内生动力,把真正愿意干事创业的人和企业吸引到雄安。我们将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深化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资金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等领域的改革,推动要素自由流动。比如,在土地利用方面,创新土地供应政策,努力构建出让、划拨、作价出资(或入股)、租赁或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多元化土地利用和土地供应模式。同时,以雄安新区为核心积极申报设立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外政府间合作项目(园区)和综合保税区,大幅度取消或降低外资准入限制,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企业经营的干预,实现统一开放、有序竞争。
另一方面,坚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监管和服务方式,发挥《雄安规划纲要》的战略导向作用,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实现全国审批项目最少、程序最简、费用最低、办理最快、服务最优。依托数字城市建设,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推进数据共享。健全监督机制,主动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完善绩效管理制度,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依法履职尽责和实际效果等方面的考核评估,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总之,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我们将把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一定放足、放到位,该管的事一定管好、管到位,做到“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用好,激发出推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澎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