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富

IDG资本牛奎光:在互联网流量的“慢增长时代” 我看好这六大机会

2018-08-09 16:17  投中网

“我们正面临互联网流量增长越来越缓慢的问题。”在2018年8月8日举行的“脉脉赋能大会”大会上,IDG资本合伙人牛奎光如此表示。

据他观察,过去15年,互联网虽说持续增长,但这种增长的速度正在放缓。如今,美国手机渗透率已经高达90%,每个用户平均每天在互联网上花费2小时51分钟。不过,这个数字从2016年7月后就不再增长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前十的应用占据了市场95%的流量,但51%的互联网用户在过去一个月内却没有下过任何APP。

把眼光放回国内,前四大互联网公司的流量大概占据了整个互联网市场流量的80%到90%。中国用户使用互联网的平均时间是3小时多,比美国多一点。这些都意味着,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互联网流量的“慢增长时代”。不过,好的地方是,如今互联网上网人群逐步成熟,这些将成为随后互联网赋能传统行业的基础。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牛奎光表示他看好六大机会:小程序;5G;人工智能;自动驾驶;金融科技;教育领域。

首先,他认为微信以及小程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数据显示,2017年小程序的日活达1.7亿,2018年年底这个数字预计能达到3亿。

在牛奎光看来,微信以及小程序之所以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推力,是因为其几大独特性:第一,它的访问可以精确到个人;第二,微信拥有强烈的社交属性,可以让用户看到朋友的转发及其他信息。“拿拼多多来说,这家背靠微信的公司,突破的其实是个5亿人的新增量市场——支付宝有5亿用户,微信有10亿用户,这意味着还有5亿人在用微信支付买东西。这5亿人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和产品,是创业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牛奎光举例。

除此之外,他认为微信小程序带来的新机会也值得关注。“比如在国外的麦当劳或肯德基门店,因为人工成本高,门店里几乎都配备了自动点餐机。而在中国,用户只需要通过小程序就可以点餐,这比设置点餐机更加简单。这实际上就是中国信息化的一个机会。”

第二,牛奎光认为5G时代的来临也将带来机遇。他表示,在2G、3G、4G时代,中国在相关技术专利上一直是个跟随者。来到5G时代,中国在专利发展上已经进行了明确的时间规划。同时,人口密度庞大将成为中国5G基础建设的一大优势,因为这可以使其建设投资更快得到回收。

“随着5G出现,中国的基础设施可能会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到时可能会出现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

牛奎光称,5G时代的来临,将让更多应用实现落地,比如大宽带应用的实现,或可以让8K电视成为可能。同时,5G或还将解决物联网发展的两大瓶颈——流量昂贵和耗电。在这样的技术支持下,远程手术、移动的虚拟现实甚至是自动驾驶的发展都将获得巨大助力。

第三,牛奎光还看好人工智能的发展。“人们往往高估短期的影响,低估长期的影响。这表现在人工智能上,就是我们经常幻想着,人工智能可以像乌鸦一样,口渴了就会知道自己找水喝,而不需要一万次的训练。但实际上目前人工智能的研究离这个水平还很远。”牛奎光表示。

不过,他认为可以预期的是,人工智能下一步将进入应用时代,从大量的技术驱动慢慢转向业务驱动。“任何技术的最终目的都是要融入生活、产生价值,人工智能也不例外。这对创业公司来说是个好时机。”牛奎光强调。

他以亚马逊举例,这家零售起家的企业如今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云计算公司。“我思考了两年,为什么是亚马逊而不是微软和谷歌做到这件事?后来我发现,微软、谷歌的毛利率高达80%到90%,而亚马逊的毛利率是个位数。它的云计算能力除了可以应对黑色星期五等特殊时期的庞大客流,还可以租给其他企业,毛利率高达30%。这可能是它发展云计算的动力之一。”

在牛奎光看来,就像亚马逊一样,只要符合颠覆式创新的逻辑,一家企业想要结合自己的优势进行创新突破是有可能的。不过,他认为一家公司的颠覆式创新往往发生在边缘业务或部门,这么部门一开始做的都是苦活,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自己的竞争壁垒,同时在不断拓展边界中不断加强这个壁垒。比如亚马逊正是通过自己的边缘创新,获得一大重要利润来源。

第四,牛奎光还看好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潜力,他认为这是个能够进行不断创新的领域。他以再保险举例,“目前国内社保基本已经入不敷出,商业保险正逐渐变成人们的重要消费内容之一。2018年以来,各种健康险迅速发展,众多创新业务和保险的结合正在创造新的价值。”

最后,牛奎光表示他还看好自动驾驶和教育领域的发展机会。他表示,自动驾驶行业的增长速度比他想象得要快很多。自动驾驶一旦真正落地,将完全改变乘用或运营车辆的现有模式。

牛奎光强调,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几乎所有捷径都已经被人想完了”的时候。对创业者来说,只有从不同的维度做进行价值创新,比如在赋能这一思路的基础上,去思考自己的企业如何和科技、如今的互联网人群等结合,方有突破之道。

责任编辑:郭俊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