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

首只地方债ETF发行 探路破解流动性尴尬

2018-08-13 15:07  证券日报   吕江涛

今年以来,在监管从严从紧及金融整顿持续深入的背景下,地方债的发行节奏较往年有明显放缓迹象。与此同时,地方债在二级市场成交规模也明显下降,流动性成为困扰投资者的重要问题。

对此,海富通基金固定收益部副总监陈轶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推出地方政府债ETF,或是赋予地方债新的交易价值的一种尝试。在交易所上市的地方债ETF相当于买入“一篮子”地方债,加上有券商等机构做市商的存在,能够实现流动性的提升。而随着基金发行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到地方债ETF交易中,其流动性也将进一步增强,实现良性循环。

此外,当前在债市刚性兑付无以为继的情况下,避免“踩雷”成为所有债券投资者的第一要义,以ETF的方式投资“一篮子”债券,有助于分散风险,避免单只债券黑天鹅事件带来的风险。

上半年地方债发行放缓 银行间市场流动性低

Wind数据显示,自2015年开启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以来,地方债规模每年均有显著增长,并在2017年以14.7万亿元的存量规模超越国债,成为存量规模最大的单一券种。

不过,今年上半年地方债发行节奏明显放缓。财政部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4109亿元,相比上年同期的1.86万亿元下降24.18%。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首席宏观分析师袁海霞认为,今年地方债总发行量预计约为4.75 万亿元,而上半年发行了1.41万亿元,仅完成了全年规模的30%,因此下半年地方债供给压力整体较大,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

而除了发行节奏明显放缓外,地方债流动性差的问题在今年上半年仍然存在。有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银行间市场地方债流动性较低,虽然自2017年以来,地方政府债一级发行逐渐市场化,以往发行中受到“指导投标”“商定利率”等方式干预已被监管明令禁止,但二级市场成交规模仍明显下降,原因主要在于,地方债标的多且散,不存在明显的活跃券,买卖成交相对困难。且在2017年市场利率大幅上行背景下,地方债估值压力较大,一级市场上的债券持有者并不倾向于在二级市场交易,更多选择持有至到期。

陈轶平认为,地方债交易多在场外采用双边谈判模式成交,而地方债ETF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加上有做市商的存在,相较场外债券交易模式来说交易更加便捷,其成交价格和成交量等信息也更为透明。地方债ETF通过在上交所市场形成地方债标准化龙头标的,引入做市商和各类机构,实现流动性提升,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到地方债ETF交易中,其流动性也将进一步增强,实现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梁肖廷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