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

无惧减产和贱价 “保险+期货”成东北农民定心丸

2018-08-13 08:06  中证网   马爽

入夏以来,东北地区持续的高温天气致使三季度未有较明显降雨,而玉米目前正处于结穗生长阶段,干旱致使农作物生长情况不容乐观。日前,中国证券报记者跟随大商所调研团队走进东北庄河、公主岭和黑山等地时发现,部分地区玉米已经枯萎,并停止生长。当地多位种植户告诉记者,今年吉林、辽宁局部地区玉米减产概率较大。

但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对于减产预期,东北农民似乎并不是非常担心。多位种植户告诉记者,由于近两年持续参与大商所“保险+期货”试点项目,通过购买“价格险”或“收入险”,农民对减产或贱价已经不再畏惧,有了“保险+期货”这颗定心丸,东北农民已经可以安心地按照正常规划稳步种植。

越来越多农户尝到甜头

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似乎正在发生变化。

记者通过多位种植户处了解到,现阶段,东北农民能够从容面对种粮期间的自然灾害、粮食价格剧烈波动和秋收后“卖粮难”的不确定性,从原来的“赌运气”到现在“管理风险”,这也是冯俊所说的“用金融来管理风险”。通过了解,“保险+期货”试点业务已在东北农民农业种植、养殖中得到积极运用。同时,这也是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真实写照。

以公主岭为例,据了解,吉林省作为全国玉米产量第二大农业大省,玉米种植经营正处于向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阶段,一旦土地连片,实现大规模种植,将会面临较大价格波动风险。为进一步深化玉米“保险+期货”试点模式,结合吉林省玉米产业特点,实现期货和现货有效衔接,在市场各方支持下,公主岭市尝试探索“保险+期货+订单”模式,其中玉米订单价格通过“期货价格+基差”确定,解决了传统订单农业一口价弊端,形成种植户、期货市场与龙头企业三方联动,通过保险放大财政补贴效用、期货分散价格风险、订单保障农户实际售粮价格,三位一体共同保障玉米种植者利益。

自2015年首创“保险+期货”模式以来,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大背景下,大商所面向广大粮食主产区农户、合作社切身利益与迫切需求,以“保险+期货”试点模式为抓手,对我国农业风险管理体系进行有益探索。2017年,大商所支持25家期货公司与8家保险公司合作,在辽宁等7省区40个县市开展32个试点,为188个合作社和农场共计8万多农户提供服务,覆盖种植面积206万亩,实现理赔4105万元。冯俊的兴佳家庭农场便是“保险+期货”主要受益者之一。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的实践证明,“保险+期货”是一种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度整合保险、期货等金融资源,有效管理农产品价格风险、有力服务“三农”发展的完整业务模式。越来越多农户通过“保险+期货”试点尝到了甜头,能够从容面对种粮期间的自然灾害、粮食价格剧烈波动和秋收后“卖粮难”的不确定性。而今年“农民收入保障计划”试点推出,通过建立期货市场服务农民收入保障整体框架,利用交易所平台,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的充分发挥为出发点,将继续积极推动多类型金融机构跨界合作,为农户及涉农单位提供收入保障和风险管理的综合性创新工具和整体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梁肖廷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