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富

195家“全球最聪明公司”背后的科技创新趋势

2018-08-14 08:50  投中网

近两年,大部分中国VC都面临着一个新课题:深科技变成了一个VC可以参与的领域。

过去,中国VC是绕着前沿科技走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都只能做应用,做完后把它卖给美国人。1958年,肖克莱实验室研发晶体管时,中国由于国内因素而没能参与,晶体管和中国市场一段关系都没有;CPU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普及的时候,中国还没有加入WTO……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和美国的对话都很困难。原因在于,我们讲的都是“中国特色”,比如“中国特色的CRM”长什么样,“中国特色的ERP”长什么样。

直到2013年、2014年,安卓手机开始普及,中国才实现了人手一台计算设备。这让我们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了一个可能的技术参与者,也给了我们弯道超车的机会。理论上,弯道超车是很难的。但在AI领域,中国为什么能够做到?我想理由在于,美国在很多细分市场的数据是空白的,数据获取也是空的。比如安防市场,在中国总产值超过6000亿,但在美国基本是零。

这个时候,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开始向全球顶级技术公司挑战,想要引领技术发展趋势。中国走上了台桌,可以和美国打对家了。

作为VC,我们感到很兴奋。当全球化出现一些坎坷的时候,是不是也意味着一些机会,一些诞生独立的前沿科技的机会?今年AI是不是真的能够落地?除了安防市场,会不会有其他应用跑出来?AI领域的独角兽,能不能在近两年里变成龙?工业领域里是否有VC可以参与的机会?物联网的技术标准经历了20余年的讨论,哪些是真机会,哪些是假机会?这都是我们所关注和期待的事情。

除了科技领域,消费领域也是我们所关注的重点。

我们注意到,中国市场巨大无比,实际上可以看成是由无数小市场所组成的“联邦市场”,而非一个统一的市场。在这个“联邦市场”里面,北上广深所面临的机会,和三线、五线城市非常不一样。在北京,音乐剧、分享租车是新品类,但在安庆、佳木斯,星巴克可能就属于新品类了。从人均GDP的角度来看,三线、五线城市里还有很多有中国特色的新机会可以挖掘。

同样地,以联邦市场的角度来看待全球市场,也就能够解释中国公司能够成功出海的原因。只要在海外找到一个和中国某阶层市场有相似特点,但同时又有更大人口红利、技术渗透动力的地方,中国公司就能够以很少的阻力快速进入那个市场。

作为VC,我们正是在水平市场和垂直市场的交界点上,寻找最有可能由技术驱动的机会,去投资它。

(原标题:华创资本熊伟铭:195家“全球最聪明公司”背后的科技创新趋势)

责任编辑:郭俊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