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近日发布2018年二季度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数据显示,银行业资产负债规模稳步增长,利润增长基本稳定,同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一季度末上升0.12个百分点至1.86%。专家认为,季节性因素和不良认定趋严等多重因素导致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较年初增加明显,但总体来看,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仍处可控水平,拨备充足程度也较为合理。
资产负债规模稳步增长
数据显示,二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260万亿元,同比增长7.0%;负债240万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96万亿元,占比37.0%,资产总额同比增长5.8%;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46万亿元,占比17.7%,资产总额同比增长4.5%;大型商业银行本外币负债89万亿元,占比37.0%,负债总额同比增长5.4%;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外币负债43万亿元,占比17.8%,负债总额同比增长4.0%。
同时,利润增长基本稳定。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0322亿元,同比增长6.37%,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55个百分点;平均资产利润率为1.03%,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平均资本利润率13.70%,较上季末下降0.30个百分点。
“各类银行息差集体上升。”华泰证券分析师沈娟表示,二季度末行业净息差为2.12%,较一季度上升4个基点。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上升1个基点、5个基点、4个基点、5个基点。大行升幅收窄,中小行升幅扩大,这和二季度低等级债券信用利差扩大的趋势相同。
银行业继续加强金融服务。二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不含票据融资)余额32万亿元,同比增长7.3%;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32万亿元,同比增长13.1%。用于信用卡消费、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贷款同比增长分别为31.1%和44.4%,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出19.4和32.6个百分点。
不良贷款率环比上升
数据显示,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96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829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6%,较上季末上升0.12个百分点;商业银行正常贷款余额103.1万亿元,其中正常类贷款余额99.6万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3.4万亿元。
风险抵补能力较为充足。二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3.50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036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78.70%,较上季末下降12.58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3.33%,较上季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二季度不良率反弹是受不良率认定趋严和商业银行核销进度的影响。”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赵亚蕊认为,上半年,监管部门要求各银行提高不良贷款认定标准,加快了不良贷款的真实暴露。从关注类贷款的明显下降可以看出,受监管影响,部分关注类贷款迁移为不良贷款。未来随着对存量信贷资产不良从严认定工作的完成以及银行核销工作的推进,不良贷款率会有所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