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企业”破产出清近年来取得明显进展。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陈洪宛1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上证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在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筛选出“好苹果”的同时,还要把“僵尸企业”等“烂苹果”挑出来出清。目前,这项工作已取得明显进展,突出表现在我国企业的破产审判量不断增大。
他表示,今年以来相关部门正全力做好“僵尸企业”的摸排,加大通过依法破产等方式处置的力度。
“从已经落地的云南锡业、中船重工等项目看,债转股降低了企业财务负担,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兼经济运行调节局局长赵辰昕说。据统计,截至7月31日,市场化债转股签约金额达到17325亿元,资金到位3516亿元,资金到位率20.29%,涉及资产负债率较高的115家优质企业。
如果说,通过市场化债转股等措施优选企业优选资产,助推具有发展前景的高负债优质企业(“好苹果”)降杠杆、减负债、促改革、推转型,是去杠杆的A面。那么,抓住出清“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通过多种方式加快不良资产的“烂苹果”破产出清,则是推动企业降杠杆的B面。
陈洪宛介绍,近年来,“僵尸企业”破产出清这项工作不断地加大力度,突出表现在我国企业的破产审判量不断增大,企业破产立案和审结数量不断上升。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破产案件审判庭已经达到97个,从2015年到2017年对比来看,破产案件的立案数量分别是3568件、4081件和10195件。审结案件分别为2418件、3373件、5712件,数量是逐年大幅上升。今年上半年,我国企业的破产立案和审结数量又分别达到了6392件和3311件,较去年同期继续大幅增长。据统计,自2015年以来,我国企业的破产立案和审结数量达24236件和14814件。
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近日联合印发《2018年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要点》,加快推动“僵尸企业”债务处置即是工作要点之一。文件提出,要破除依法破产实施障碍。即,推动各地建立政府与法院之间关于企业破产工作沟通协调机制,研究解决破产启动费用问题,协调解决破产程序启动难实施难、人员安置难等问题。
上述文件要求,完善依法破产体制机制,包括研究总结依法破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建立关联企业破产制度,研究完善庭外重组制度和建立预重整制度,探索建立破产案件快速审理机制,推动破产案件繁简分流;完善重整企业的信用修复机制;开展破产法规修订前期研究,适时提出修改企业破产法等。
记者还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国国有企业降杠杆工作也取得稳步进展。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到今年6月底,全部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64.9%,分别较年初和去年同期下降0.7和0.6个百分点。到6月末,中央企业的资产负债率67.8%,分别较年初和去年同期下降0.3和0.6个百分点。通过降低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部分低效国有企业负债冲动和规模冲动得到有效遏制,信贷资源向更有效率的企业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