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季干旱少雨,夏季又罕见高温,气候异常造成部分地区农作物歉收。农民往往靠天吃饭,一旦遭遇灾年苦不堪言。如何有效管理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关系着农民的生计以及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随大连商品交易所来到东北,走访吉林公主岭、辽宁庄河和黑山等地区。据了解,在“保险+期货”的新模式下,种粮大户不但成功锁定价格波动的风险,还将种植面积从500亩扩大到了1000亩级别;去年遭遇大灾的庄河地区普通农户在获得理赔后,今年种植积极性明显提升。实施已有三年的“保险+期货”显现成效,惠及的农户数量越来越多。
价格险对冲粮价波动 农户扩大种植面积
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兴佳家庭农场,记者见到了49岁的冯俊,他是一位颇具代表性的新型农民,喜欢学习新理念和新技术。公主岭地区处于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的吉林玉米带,是最适合玉米种植生长的地带。冯俊从16岁就开始种玉米,从6公顷地起步,一直扩大到如今的1000多公顷。
2003年,冯俊在公主岭市一个水库旁边的河床上承包了50多公顷地,全部种植玉米。“水库河床的土地便宜,我想‘赌’一把,只要丰收了就能赚大钱。”冯俊说。结果到了收获时,一场大雨引发水库泄洪,导致玉米颗粒无收,他当年亏了20多万元。
“这件事给了我深刻教训,水库、风沙地、盐碱地一类不要钱也不能种玉米,风险太大,而且这种情况还不在保险公司承保范围内。农业生产除了靠天吃饭以外,还要担心秋天粮食能否卖到好价钱。近几年最大的感觉就是,玉米价格波动比以往剧烈得多。尤其是2016年,玉米经历价格大跌,那年算是白忙活,辛辛苦苦到年底,一算账发现几乎没赚钱。所以一直不敢扩大流转土地面积。”冯俊说。
2016年,国家取消了执行8年的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补贴”的方式。在此背景下,国内玉米现货价格随行就市,波动幅度大幅增加。
据统计,2016年秋收后,长春地区玉米收购价格从2016年9月初的1720元/吨持续下跌至2017年春节前的1160元/吨,很多玉米种植农户减收甚至亏损;2017年春节后,随着南北方用粮企业需求增加,市场优质余粮减少,玉米现货价格逐步回升,到5月末回升至1410元/吨,期间价格波幅达43%。相较之下,2014~2015年同期该数值仅为9%。
粮食价格市场化定价后,没有了国家临储收购保障,农民直接面对价格的巨大起伏,不仅种粮收入不能保证,甚至可能连投入的本金都无法收回。传统农业保险产品保障的是自然风险,不能规避价格下跌的风险,因此农户迫切需要有效的价格风险保障工具。
2017年,在大商所支持下,永安期货联合人保财险在公主岭地区推出玉米价格险试点,该试点保障吉林省公主岭市及松原市地区2.2万吨玉米,以玉米期货C1801合约为保险标的,目标价格由吉林省参保合作社根据盘面价格点价确定,冯俊就是试点参保农户之一。
同时,该试点还创新性地引入农业龙头企业——吉林云天化。吉林云天化是云天化集团在东北地区设立的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金2亿元。种粮期间,吉林云天化为农户垫付土地流转金,统一赊销种子、化肥、技术及金融服务,而且还为农户承担了10%的价格险试点保费。秋收后,吉林云天化回收合作农户产出的粮食,由农户选择合适时期点价完成结算。
去年,冯俊共投保100吨玉米,获赔6700元。首次“尝到甜头”的冯俊,今年将播种的1286公顷玉米全部投保。因此,在今年预计减产的情况下,无论玉米价格如何波动,冯俊并不会遭受太大损失,因为价格险已经帮助他保障了粮食价格。
“以前是靠天吃饭,整天担心风灾、旱灾、虫灾,还担心丰收了卖不掉粮食,现在有了期货公司和保险公司的帮助,加上吉林云天化提供的农机产业一体化的全面保障,心里终于有了底。”冯俊说。
吉林云天化农业产业部经理孙云廷向记者介绍,“通过我们的高产技术指导,让冯俊这样的种粮大户科学种田,并在合作社的发展过程当中,提供全套资金服务。举例来说,冯俊以前只能种500公顷的地,但是通过“保险+期货+订单”的新模式,这两年他的种植面积都超过1000公顷,今年的种植面积达到1286公顷。包括农资险、垫付的土地流转金、赊销的农机等,我们提供给冯俊的资金支持在1600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