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擦亮山乡“绿色名片”——来自湖南小河乡垃圾分类实践

2018-08-17 11:25  新华网   高文成

新华社长沙8月17日电 题:擦亮山乡“绿色名片”——来自湖南小河乡垃圾分类实践

地处湘赣边界的湖南浏阳市小河乡有两张“绿色名片”,一张来源于自然的生态环境,另一张则是推行垃圾分类创建出来的。

行走在小河乡,记者看到这里家家户户门口都摆放着两个小垃圾桶,清楚地标明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路面干净整洁,路边稻田里也有“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标牌。

“没想到在城市里都没完全推行开的垃圾分类,在我们这个小山村里先搞起来了。”田心村保洁员余忠明欣喜地说。

现在,余忠明每天到村民门口的分类垃圾桶里收集可回收垃圾,送到村里的垃圾分拣中心。分拣之后,可回收垃圾会被售卖到专门的废品回收站。

“大家垃圾分类意识强了,需要提醒的也少了。”余忠明说,“可回收垃圾卖废品的收入归我们保洁员,工作积极性也高。”

小河乡每150户配置一名保洁员,上户分拣可回收垃圾,而不可回收垃圾由清理车统一收集,都被运到村级垃圾分拣中心。小河乡还建有乡垃圾分类集中回收处理总站,逐级对垃圾进行分拣、处理。

余忠明告诉记者,原来村里路边只有大垃圾桶,各类垃圾随意倾倒,有时清运不及时,桶满了垃圾就露天堆放。“这么热的天,臭味很大,很远就能闻到。”

去年6月,小河乡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在建设配套化设施的同时,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王志友是田心村村委会里分管垃圾分类工作的委员,他说:“开始时,我们下去发宣传单,就有村民不理解,而且我们村干部人力也有限。”

后来,小河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发动党员到村民家里宣讲,带头进行垃圾分类。同时,学校的主题班会上、乡里的微信公众平台上、村村通的广播里……也都在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宣传的范围广了,带头示范的人多了,垃圾分类就慢慢推广开了。”王志友说。

如今在小河乡,纸类、塑料瓶等可回收垃圾卖给专门的废品站;食品、果壳等可降解垃圾进行集中堆沤;建筑垃圾用于填坑铺路;废电池等有毒有害垃圾进行集中回收……

“分类带来了减量。”小河乡党委书记刘林志介绍说。2016年小河乡共收集垃圾5020.8吨,2017年收集垃圾1747.2吨,其中还有247.2吨可回收垃圾。

“下一步,小河乡将持续强化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不断完善垃圾收运处置设施,健全垃圾全程分类体系,提升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擦亮垃圾分类这张‘绿色名片’。”刘林志说。

责任编辑:袁上草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