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市场低迷、资金面宽松叠加套利资金的涌入,短短一个多月,场内货币基金规模暴增近千亿,货币ETF龙头规模增长显著,多只场内货基规模翻倍。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场内货币基金与交易所回购利率的收窄,套利资金将逐步减少,资金对货币基金的需求将回归到现金管理和避险需求。
场内货基一月增长千亿
数据显示,截至8月17日,场内货币基金规模达到2776.45亿份,比7月初增加977.52亿份,增长幅度达到54.34%。其中,货币ETF龙头产品的规模增幅尤为明显,华宝添益最新规模为1540.14亿份,比7月初增加了593.81亿份,增幅高达62.75%;银华日利的规模也从7月初的445.88亿份增加到了648.49亿份,增幅为45.44%。
不仅是龙头产品,场内货币基金规模增长相当普遍,7月份以来,招商保证金快线A、汇添富收益快钱A、易方达保证金A等5只场内货基都实现了规模翻倍,规模净增长的货币基金达到20只,占比74.1%。其中,招商保证金快线A在7月初的规模为2.54亿份,一个多月之后便增至10.37亿份;汇添富收益快钱A也从同期的0.71亿份的小微基金一举扩容至2.89亿份,两只基金的规模增长都超过了4倍。
多位基金公司人士向记者透露,近期包括场内货基在内的货币基金多数出现申购资金快速增多的现象。华宝基金相关人士表示,权益市场表现低迷缺乏赚钱效应,市场整体风险偏好很低,投资者流动性管理需求旺盛。近期,申购货币基金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行为,不单是机构在申购场内货基,基于自身流动性管理需求,个人投资者申购的情况也有明显增加,客户类型相当均衡。
“近期出现的这一现象,很好地说明了场内货币基金在市场调整期作为资金避风港的优势,历史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华宝基金相关人士说。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场内货币基金经理认为,近期货基的申购热潮与2015年股灾后的情形相似,股市表现差,资金面宽松,套利资金较多,货基受到资金青睐,很多基金规模迅速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