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年一度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最专业中外出版人思想交流的盛会——2018北京出版高峰会议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本届峰会聚焦“新出版·新发展·新动能”,通过“融合发展新动能”“国际出版新合作”“知识服务与新出版”三个议题,追踪国际出版前言最新发展,连接中外出版合作,助力全球出版行业共同发展。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以“提升出版质量是建设出版强国基础性工作”为题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总经理张纪臣主持峰会。
目前,中外众多出版单位正在持续探索融合发展之路,在技术手段、运营模式上不断推陈出新,加大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创造融合型内容产品。对于融合发展这一议题,国际科学、技术与医学出版者协会首席执行官迈克尔·马贝探讨了学术出版的过去与未来,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刘伯根则阐述了如何坚持以数据化为中心,打造新时代融合发展的出版集团。刘伯根表示,融合发展除了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外,离不开大数据的基本前提。融合发展的中心不是数字化、而是数据化,出版企业是内容提供商,内容数据是出版业的最大资产。
近年来,中国出版业与国际出版业交流进一步加深,成果不断涌现。如何更好地推进国际出版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对国际形势下中外文化交流进行了分析;法国拉加代尔旅行零售集团波兰公司首席执行官安杰伊·卡茨佩尔斯基、安徽出版集团董事长王民则分别探讨了中外出版合作的新趋势、新模式。王民以安徽出版集团的国际出版合作为例,分别介绍了该集团的版权引进、版权输出、4家境外实体机构创办的情况。他认为,出版人要有大出版的广阔视野,要创新内容的表达手段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诠释好“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同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推动融合发展向纵深发展,让优质的内容插上先进技术的翅膀。
国家知识服务体系建设正在加快,知识服务成为出版单位转型探索的热门话题。科大讯飞智慧出版事业部总监杨峰,美国亚马逊云服务(AWS) 出版行业高级主管瑞秋·玛图斯,圣智学习集团亚洲公司总经理、副总裁李联和从出版与新技术的角度发表了各自的观点。杨峰说,出版的核心是在海量的信息中去挖掘整理知识,无论形态和技术如何改变,都不可能去撼动这一核心。而瑞秋·玛图斯也表示,云计算已成为出版业的一种新常态,人工智能则可以助力内容开发。
本次峰会由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组委会、北京国际图书节组委会主办,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承办。200多位来自全球出版界、传媒界、新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高管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