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

做市商退出“反噬”新三板流动性

2018-08-22 08:18  中国证券报   黄灵灵

去年下半年以来,新三板流动性不佳导致大批做市商退出相关业务,同时也在反噬新三板流动性。业内人士指出,做市交易制度仍需完善,未来仍然新三板提供流动性的“主力军”。

8月25日是做市制度实行四周年之际,股转公司指出,做市制度作为新三板市场建设的一项探索,在促进价格发现、改善市场流动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今年6月底,做市股票占全市场股票的15%,但其成交金额和成交笔数分别占全市场的45%和87%。

做市商退出    

今年以来,做市商退出挂牌企业做市服务频频出现。不少券商压缩做市公司数量以及做市业务规模。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8月21日,今年以来做市商累计退出挂牌企业做市次数达1202次,是去年同期的3.63倍;而去年同期仅为331次。

申万宏源新三板首席分析师刘靖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券商压缩做市业务规模主要由于做市部门亏损严重。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新三板首席研究员付立春指出,做市商承担给做事股票提供流动性,但同时追求收益。在市场比较平稳的情况下,做市业务的收入相对稳定。如果做市股票连续下行,则对做市商库存股的市值造成较大影响。做市商无法获得足够收益,在业绩压力下,不少券商对做市业务比较消极甚至直接退出。

“做市商赚钱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股票买卖价差,低位买入高位做市卖出;另一种是赚买卖双方报价的价差。这种模式下盈利多少取决于交易量规模。成交量大则做市商赚钱效应明显,相反可能连成本都覆盖不了。”北京新鼎荣盛资本管理公司董事长张驰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张驰认为,做市商大批退出,根本原因在于当前新三板流动性低迷,交易量较低。东财Choice数据显示,8月21日,新三板做市转让成交总额为5608.03万元,成交量为1741.29万股;而做市券商为92家。“在这样的市场情况下,做市券商很难盈利。”

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则认为,做市商退出次数增多与盘后协议转让挤占做市交易空间有关。盘后协议转让可以实现大宗交易和双方指定交易,已成为当前成交量的主要来源。“盘后协议转让对交易量贡献力度最大,其次是做市转让,最后才是集合竞价。”

业内人士指出,市场交易低迷的情况下,一些出于并购等特殊目的投资者,逐渐把注意力放在盘后交易上,使得盘后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甚至全面超过交易时段的做市交易和集合竞价交易。

7月20日,全国股转公司首次就新三板做市商频繁退出的问题做出回应。该新闻发言人表示,做市制度作为新三板市场建设的一项探索,实施以来,在促进价格发现、改善市场流动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市股票价格基本形成连续价格曲线,成交价格波动更加平滑。同时,做市制度对活跃股票交易作用明显。据股转公司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做市股票占全市场股票的15%,但其成交金额和成交笔数分别占全市场的45%和87%。

责任编辑:谢玥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