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富

5000亿估值的“全民公敌”

2018-08-28 14:32  投中网

黑色的滴滴正在驶向深渊。

8月25日,就温州乐清顺风车乘客被奸杀事件,滴滴发布道歉声明。然而,这一波被用户指认为“嚣张”“挑衅”的危机公关却一时间激起千层浪。

“一年死四五个人的赔偿费用远低于系统升级改造风控的费用。”滴滴用户王先生告诉投中网,“这意思分明就是:你负责死,我负责赔。”

滴滴坐不住了。8月27日凌晨起,程维决定在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

至此,历时3年多,以数起命案为高昂代价的顺风车业务终于告一段落。

弃之可惜?

“(顺风车)一年死几个人的赔偿费对滴滴来说可能还不到一天的营收。”滴滴前员工张先生说道。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网约车业务为滴滴一年带来约8亿元的利润,且可能是滴滴去年众多业务线中唯一实现盈利的业务。这一说法未经滴滴证实。

然而,今年1月,滴滴顺风车公开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滴滴顺风车注册车主3000万人,注册乘客1.6亿人,日均订单200万单。此后,3月报道披露,滴滴司机端数量为2100万、乘客端用户数4.5亿,日订单数超2500万。

也就是说,滴滴顺风车日订单数仅占到滴滴平台总日订单数的8%。

这样看来,斩断顺风车业务对滴滴的营收影响并不显著。因此,“此次关停,并不算什么大动作,上次不就关过一阵子吗,没什么影响。”张先生认为,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公关举措并未能真正解决问题,甚至连最基本的“道歉诚意”都谈不上。

况且,至今我们看到的两起花季女生命案,都还只是滴滴安全事件的冰山一角。

据海淀法院公告,涉及滴滴顺风车的案件颇多。2015年发生1起滴滴顺风车司机将乘客殴打致轻伤一级。 2016年发生1起顺风车司机劫杀女乘客,两年期间发生3起顺风车司机强奸、猥亵案件。

海淀法院表示,“从地域范围上横跨全国,从时间范围上集中在近三年,罪名性质从杀人、抢劫等恶性案件到故意伤害、诈骗、盗窃不等。”

“滴滴平台所衍生的刑事案件数量,远高于为公众知悉。”

性感与安全

这样骇人听闻的真相背后,很多人直指滴滴客服的不作为。毕竟,此次案件中,从警方联络滴滴平台到获得司机的车牌号与信息,用了整整92分钟。

然而,曾先后在四家大型互联网公司任职的周女士却认为,“客服”在此次事件中只是外界宣泄情绪的一个“靶子”,“可以说所有互联网公司中,部门间都有很明显的上下游关系。而处于全节点最后端的客服,既是离客户最近的地方,也是整个公司最不受重视的地方。”她对投中网解释道,“原因很简单:‘不创造显见的价值’。所以客服人无法也不愿发声,只是一贯地执行(命令)。”

换言之,如果企业是一棵大树,客服就是肉眼可见的叶子。当叶子枯黄,往往不是缺水那么简单,而是根茎早已腐蚀。

据媒体报道,在滴滴此前的客服员工曾透露:“呼叫中心升级乘客反映的问题后,还要等待主管进行升级,才能升级到滴滴公司。客服主管也会尽可能把呼叫升级到不是特别严重的类别里面。辗转多层以后,滴滴收到的升级请求,无法百分百了解事情原委,只能依靠外包公司提供的只字片语进行处理。”

由此可见,滴滴这个具有垄断地位的“出行巨无霸”对客服的培训就是,出问题首先让家人报警,等警方找上门了,再上报等着“安全专家”来处理。

这不是客服的战略问题,而是企业的道德良心。

26日被免职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的黄洁莉在2015年的一次采访中甚至表示,“这是一个非常有未来感、非常sexy(性感)的场景,我们一开始就想得非常清楚,一定要往这个方向打。”

试问,性感和安全本该相斥吗?事到如今,还想请黄总给大家一个答案。

5000亿的上市梦

“虽然顺风车业务在滴滴中占比不大,但也是其出行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分析师季城称,成立6年的滴滴面临最大舆论危机,其估值受到影响是必然。

而此前,外界对其的估值预估为700亿到800亿美元(4800亿人民币到5500亿人民币)。

回溯到今年4月,滴滴完成了一轮55亿美元的融资,当时投后估值约为500亿美元。至此,7年时间内,滴滴共完成近20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过200亿美元,背后“金主”更是涵盖了BAT、苹果公司及软银集团等各方巨头。此外,更有着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及中国人寿保险等“国家队”入场,其背景可谓豪华。

5月下旬消息显示,滴滴已初步决定落户香港上市,考虑不同的上市架构,不排除以同股不同权形式上市。

但这不是它第一次面对上市传闻。

滴滴于2016年吞并优步中国。公开资料显示,在合并优步中国之前,滴滴占据了中国网约车市场份额的70%,优步中国占据了17%。而在更细分的快车市场,两者的市场份额几乎达到100%。

一统网约车江湖后,就有不少媒体猜测其赴美上市条件已经成熟。但是,程维却野心勃然,选择接纳软银集团投资。

于是,滴滴在国内构建一家独大的出行生态同时,也在海外进行着疯狂的扩张。这一切,都是为了谋求一个更高的市场估值。

但事实证明,滴滴的“良心”,并配不上它的野心。

5000亿元高估值及其带来的一切,都或将沦为泡影。在资本扩张的诱惑下,滴滴已经“变味”了。

“物极必反。顺风车事件直接导致:业务不断爬坡,安全不断滑坡,直至最终激起民愤。在几起命案的催化下,给上市带来变数,最终滴滴自己也不得不让其下线。这正应了一句老话:出来混,总要还的。”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法治战略研究中心孙煜华提到。

下一个滴滴

顺风车为什么这么不顺?

孙煜华认为,这是其无序扩张的必然结果,在其背后则是一场资本无限膨胀、无视公共利益的“盛宴”。

因此,一些网络平台上,大批用户发起了“卸载滴滴”活动。

然而,滴滴用户曹先生告诉投中网,自己并没有参与。“取缔了滴滴,滴嗒等平台也会把顺风车做起来,所有的司机都会过去。而我们真的能保证那些平台的技术能力及责任心就比得上滴滴吗?”

他无奈地说道,“在我看来,那些平台出事的几率可能比滴滴还会高很多,只是现在体量太小很少有人注意到。一旦滴滴完了其他平台就大了,问题就转移了。到时候,问题没有解决。只是大家骂的不再是滴滴,而是滴嗒、美团、首汽、神州了。”

因此,事情的重点不是滴滴的取缔,而是下一个滴滴不再出现。

“说实话,这次事件中,我比较支持巨额的赔偿,但是终究这还是人治而不是法制。” 曹先生说,“如果下一起案件没有媒体关注的话,还能要求巨额赔款吗?赶紧把这些写到法律里面才是更重要的。”

否则,当下一个滴滴占领市场,又有谁会愿意用生命去和资本博弈?

责任编辑:郭俊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