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塔

超华科技状告原交易方合同诈骗

2018-08-28 08:11  证券日报

紧锁的玻璃大门,办公室里空无一人,前台旁边的黑色沙发布满灰尘。这是《证券日报》记者于8月23日下午四点在深圳市贝尔信智能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尔信”)看到的景象。

三年前,这家公司的估值还高达9亿元。“今年春节之后公司的员工都陆续走了,现在只有超华科技的两个人还在这里守着。”知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贝尔信现在连房租都交不起,这两个月以来都是超华科技帮着垫交。”

2015年,超华科技通过增资1.8亿元的方式,获得贝尔信20%股份。当时超华科技称此举可以“实现公司跨行业产业布局与产业升级。”但是,三年后,贝尔信的经营出现问题,贝尔信控股股东郑长春所欠超华科技的2.72亿元业绩承诺补偿款更是难以兑现。

8月17日,超华科技在深交所问询函回复的公告中表示:“贝尔信控股股东郑长春可能存在合同诈骗的行为,已将掌握的证据资料提交至梅州市公安局梅县区分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并已取得受案回执。”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超华科技董秘张士宝表示,“ 7月初公司就已向经侦大队提交了相关资料,但到目前为止没有收到公安机关的立案通知书。如果有新的进展,我们会在一时间发布相关公告的。”对于郑长春的欠款能否追回,张士宝没有做明确表示,只是一再称“我们也是受害者。”

估值9亿元的公司轰然倒塌

贝尔信的问题在今年初已现端倪。超华科技2017年年报透露,1月19日,公司收到贝尔信员工通知,反馈贝尔信近期与董事长郑长春无法取得联系。1月20日,公司收到郑长春家属告知,郑长春于1月11日因突发疾病,在深圳市康宁医院诊疗。超华科技于1月21日与郑长春取得联系,其经一个多星期治疗出院后正常上班并主持贝尔信日常生产和经营。

如果说年初郑长春“失联”事件只是冰山一角的话,贝尔信真正的危机或许从春节之后就陆续开始出现。“春节后,郑总(郑长春)就把9楼退租了。9楼有600多平方米,又是复式的,当时装修花了不少功夫,看上去很气派。”知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个时候退租很可能是资金链已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记者从有关渠道了解到,郑长春通过从国外引进监控设备赚得人生第一桶金后,开始在智慧城市领域大展身手。成立贝尔信之前,郑长春于2002年成立了深圳市贝尔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尔信科技”),做的正是与目前贝尔信一样的业务,直到2010年贝尔信成立,贝尔信科技才逐步退出原来的领域。

贝尔信定位为智慧城市方案解决和服务运营商,主营业务为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综合体和智能产品。在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贝尔信扩张得很快,先后在全国多地设立子公司和办事处。“最辉煌的时候,贝尔信在这栋楼的3楼、5楼和9楼都有办公室,在1楼还有一个展厅也是他们的。郑长春常常在这里向外界介绍公司的发展历程和对未来的规划。”知情人士对记者如是说。

事实上,在超华科技进入贝尔信之前,公司就已经获得了至少两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广发信德和捷成股份。而资本对公司的青睐有加也并非没有原因。据贝尔信提供的财务数据显示,201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4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733.92万元;201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亿元,实现净利润4032.92万元。营收和净利同比增长幅度分别为38.9%和47.5%。如此高速增长的公司,当时在资本的眼中无疑是一块优质的资产。

基于对贝尔信业绩乐观的预期,超华科技2015年8月份以1.8亿元对贝尔信增资,获得20%股份。以此计算,贝尔信的估值高达9亿元。但是截至2015年6月底,贝尔信的净资产仅为1.85亿元。据此计算,收购溢价高达3.86倍。

为此,郑长春向超华科技做出了业绩承诺,贝尔信2015年、2016年和2017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7800万元和1.01亿元。

责任编辑:储继军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