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

券商补充资本金 资金业务成必争之地

2018-08-30 07:27  中国证券报   王蕊

近日,国元证券公告称,证监会受理了公司发行60亿元可转债的申请。国元证券成为8月以来继华泰证券、东吴证券和兴业证券之后第四家融资申请取得进展的上市券商。

分析人士称,证券行业传统牌照业务竞争日趋激烈,各家券商不约而同地将扩充资本规模视为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券商积极融资导致行业内资本实力分化日趋加剧,资金业务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融资规模不断攀升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3家上市券商完成融资,分别是申万宏源(1.98+0.00%)证券、长江证券和华泰证券,总融资额超过312亿元。除了太平洋证券在4月底撤回了可转债预案、中原证券可转债预案中止审查外,目前仍有8家上市券商的融资预案正在推进,总规模高达65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申万宏源证券和华泰证券融资完成之后,海通证券(7.29-2.15%)和广发证券(10.20-3.04%)也先后启动了规模合计350亿元的定增预案,其余6家上市券商融资规模合计仅有308亿元。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9日,净资本排名前20的券商净资本之和为8411.17亿元,而排名前10的券商净资本之和就达5990.10亿元,占比超过70%。其中,海通证券和广发证券分别以752.92亿元和636.65亿元的净资本位列第三、四位,国泰君安(16.64-0.24%)证券和中信证券(14.36-0.97%)分别以963.65亿元和867.08亿元的净资本位列第一、二位。如果海通证券的定增预案顺利完成,其净资本将扩充到952.92亿元,将跃居行业第二位。

值得一提的是,券商对再融资资金的使用表现出明显的趋同性。中国证券报记者翻阅近期的上市券商融资方案发现,各家机构对再融资资金的运用方向主要为:以股权质押、融资融券为代表的信用业务,以固定收益、自营为代表的投资业务和增资子公司(尤其是海外子公司)以及信息系统建设等。同时,FICC业务、其他资金业务也成为关注重点。

这些均是2017年以来证券行业频频提及的业务转型方向。近两年来,自营业务在券商四大主营业务中的占比逐渐提升,金融对外开放的逐步推进使得券商布局海外分支机构的步伐不断加快,金融科技浪潮的席卷促使券商越来越重视信息系统等框架的建设和完善。上市券商密集抛出融资方案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对于行业转型和业务开拓的关切甚至焦虑。


责任编辑:梁肖廷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