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半年报披露在8月31日落下帷幕。最新统计结果显示,支柱企业和龙头公司荟萃的沪市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期中“成绩单”。沪市1439家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均在10%以上,且实体企业呈现诸多积极态势:业绩增速远高于金融行业、对主业的聚焦和专注度正在提升、资产负债率基本保持平稳、去产能重点行业降杠杆效应较为明显。
从行业看,一方面,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石油、钢铁、有色、化工等传统中上游行业业绩增速居前;另一方面,一批先进制造、创新科技、新兴服务和消费企业经营业绩也快速增长。尽管大部分沪市公司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但也应当看到,部分企业受多种因素影响,生产经营出现一定困难,需要主动及时转型升级。
实体企业聚焦主业获厚利
截至8月31日,沪市所有公司半年报均披露完毕。今年上半年,沪市公司大部分专注实业,努力改进经营,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要求,积极应对内外部挑战,业绩实现较快增长,共计实现营业收入15.4万亿元,同比增加11%;净利润1.6万亿元,同比增加14%,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实现双增长。
实体行业公司经营提质增效尤其明显,实现营业收入12.1万亿元,同比增加13%,实现净利润约0.6万亿元,同比增长25%。金融行业实现营业收入3.4万亿元,同比增长7%,实现净利润约0.9万亿元,同比增长7%。实体行业企业净利润增速远高于金融行业企业。此外,实体行业对沪市公司整体净利润贡献占比也有所提高,达到41%,较去年同期增加4个百分点。
大盘蓝筹股仍是沪市净利润贡献的压舱石。上证50公司实现净利润0.9万亿元,同比增加14%,占沪市整体利润的56%;上证180公司实现净利润1.3万亿元,同比增加13%。从企业所有制属性看,民营企业体量较小,但净利润增速高于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实现净利润1.4万亿元,同比增加13%;民营企业实现净利润0.2万亿元,同比增加22%。
较为明显的趋势是,在鼓励上市公司聚焦主业发展的背景下,实体企业投资更注重内生增长,对外并购的现金支出显著减少。上半年,实体企业购建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合计为7066亿元,同比增加11%;发生的研发费用合计1300亿元,同比增加22%;并购支付的现金合计745亿元,同比减少21%。
具体而言,国有企业扩张动机有所下降,民营企业投资仍然比较积极。上半年,国有企业购建长期资产和研发费用支付的现金同比仅分别增加4%和18%。与之相比,民营企业购建长期资产和研发费用支付的现金同比均大幅增加,增幅分别为38%和33%。周期性行业中,石油、有色和化工等行业中的质优公司呈现一定扩张态势,购建长期资产和研发费用支付的现金同比有所增加。同时,钢铁、煤炭等行业受去产能政策影响,投资行为略显谨慎,仅有个位数的增长。另外,部分电力、燃气、交通运输等公共事业行业的上市公司投资有所下滑。
供给侧改革惠及上中游企业
分行业看,上游行业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业绩较为突出。例如,石油行业、有色金属行业上半年分别实现净利润696亿元、88亿元,同比增幅均为75%。不过,受煤电联动等因素影响,煤炭行业净利润460亿元,同比仅增加4%。
中游行业中,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环保约束增强,运行规范、技术先进的上市公司竞争优势凸显,净利润增速表现突出。化工行业实现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加63%;钢铁行业实现净利润296亿元,同比增加134%。
下游行业企业业绩出现一定分化。如医药制造业实现净利润239亿元,同比增长22%,基本同沪市实体类企业增幅相当。但部分行业的增幅有所不及。如汽车制造业、家电业、批发零售等行业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16%、14%和4%,低于实体类企业25%的整体增长水平。从数据上看,中上游行业原材料价格上升,消费需求扩张不及预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下游大消费行业的增长。
不过,沪市一批先进制造、科技创新、新兴服务和消费公司表现突出,业绩增速超出实体企业整体水平。例如,专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净利润95亿元,同比增加5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净利润100亿元,同比增加2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净利润83亿元,同比增加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