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对银行资管和理财业务的冲击正在逐步显现。根据最近发布的A股上市银行2018年中报数据,上半年多家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和理财业务产生的中间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业内人士表示,在资管新规约束下,当期理财收入下降是一个正常现象,随着调整的逐步到位,相关资产管理的收入会逐步提升。而多家银行中报也提及,理财产品的净值化转型及成立资管子公司将成为其下一步资管业务的转型方向。
理财余额和相关收入普降
在26家A股上市银行中,16家在中报中公布了其理财业务相关数据。尽管各家银行对理财余额统计口径不尽相同,但与2017年末相比,多家银行理财业务相关数据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股份制银行表现尤为突出。
7家披露理财数据的股份制银行中,5家理财余额出现下降。平安银行保本理财产品余额较上年末降27.9%,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较上年末降幅3.4%;招商银行理财产品余额1.80万亿元,较上年末下降4.00%;光大银行理财产品余额降至0.97万亿元,较去年末下降12.30%;兴业银行理财产品余额1.62万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99%;浦发银行理财产品总规模由上年末的1.53万亿降至1.39万亿,降幅9.6%。
五大行中,工行理财产品余额大幅增长,达3.37万亿元,比2017年末增加了11.91%,规模为行业第一。建行理财余额1.95万亿元,比上年末减少1366.30亿元,降幅6.55%。中行理财产品余额1.06万亿元,较上年末的1.16万亿减少近千亿元,降幅为8.03%。农行中报并未公布理财产品余额整体数据,但提及“代理业务手续费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25.45亿元,下降17.2%,主要是由于代客理财业务收入减少”。交行也未公布理财余额等相关数据,但中报同样透露,“该行管理类手续费收入同比减少人民币7.25亿元,降幅10.02%,主要由于代理理财投资管理业务量的减少”。业内人士分析,在资管新规下,上述收入的下滑并不难理解。若从资产端来看,相对于投资非标资产而言,投资标准资产的利差较窄,按照资管新规要求,非标规模受限,收入自然会下降。
银行积极推动产品净值化转型
相较4月出台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7月20日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给行业提供了一些调整空间,但业内人士表示,银行资管业务仍面临较大挑战。
对于资管新规下理财业务的转型,多家上市银行在半年报中明确表态,过渡期内要有序压降不合规的理财产品规模,加快产品净值化转型等。兴业银行上半年净值型产品规模为3367.66亿元,占比超过30%。其中报显示,为适应净值型转型,兴业已着手投研、风控、运营三大体系的全面再造。中信银行中报强调“全力推动产品净值化转型”,上半年净值型个人理财产品规模同比增长超200%。另外,民生银行中报称,其加大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向净值型理财产品转型力度,其个人客户净值型理财产品销量接近上年全年的26倍。北京银行中报也称,在资管新规出台两月内,净值型理财占比提升3.3个百分点,上半年基金销售量同比增幅达110%,且该行理财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余额符合原银监会8号文要求。
不过,投资者对净值型产品的接受需要一定时间。农行副行长张克秋坦言,由于客户习惯接受了保本理财产品的风险偏好和收益率水平,净值化转型之后,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优势降低,客户接受程度具有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