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

赵胥水墨新作《吉祥石》建福宫揭幕

2018-09-06 15:56  雅昌艺术网   段维佳

9月5日上午,赵胥2018年水墨新作《吉祥石》北京故宫建福宫延春阁一层大厅正式揭幕亮相,并由故宫永久收藏。

▲北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亚民与艺术家赵胥交流作品

▲赵胥与《吉祥石》合影

  这件“吉祥石”的原型是2017年11月5日在建福宫新陈设的一尊灵璧石。2018年伊始,赵胥对此尊灵璧石进行专门创作,作品长4米,宽2.56米,点染勾擦皴,在写真精致中不失笔墨趣味。

▲位于建福宫入口的灵璧石

▲延春阁

  北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亚民谈到:“去年,这尊吉祥石从发现到落成故宫,我觉得是一件幸事。这尊灵璧石是时间历史的象征,它的造型也带给我们诸多的联想,例如飞腾的龙和骏马,寓意吉祥。赵胥作为后起之秀的青年艺术家,他在北京画院的展览给我很大的触动,虽然年轻,但他在绘画技艺上很下功夫。此外,不同于其他画家的就是赵胥在古文修养上的积淀,这次作品由他题写的吉祥赋,也是基于他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学习和研究,从行业内来说,也是不易的。艺术家的作品呈现‘技’只是一个阶段,但是更高的层次,就要上升到‘道’,这就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担当和个人修为的体现。所以我希望艺术家更够在画画的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多一些认识和了解。”

 

▲延春阁内陈设现场

  艺术家赵胥在现场谈到作品的创作过程时说:“从去年11月我受到故宫邀请创作这件来自安徽灵璧县的巨型赏石,年底我就去到安徽泾县定做纸张,在2018年初正式开始创作,到规划布局、起墨稿,深入集中刻画,直至8月份才完成。我在右侧题写了一篇赋文,以记此事,并赞咏了这尊带有吉祥寓意的灵石。从接到邀请到今天能够看到作品的圆满展出,与有荣焉。”

▲吉祥石 纸本水墨 400×256cm 2018

  唐宋时期,灵璧石被列为贡品,和英石、太湖石、昆石一同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石”。建福宫这尊灵璧石造型雅致,其中或直或曲的不规则纹理值得细细品味,艺术家以水墨为媒介在绘画中更突出了整体墨韵感。

▲吉祥石局部

  赵胥笔下的莲蓬、赏石、古柏都呈现的是一种静止、稳定的状态。对赵胥来说,这是一个生命的凝固状态,而它们带有的生命质感却在一直吸引他。“生命感不见得是活生生的摆在那里的状态,它是生命不断退去以后,凝结成为永恒的感觉。”这是他对恒定美感的向往,也是对传统的致敬。这幅山石水墨与建福宫花园相映成趣,让水墨艺术穿梭于历史与当代,关照古今。

▲玉玲珑  纸本水墨  291×220cm  2017

▲在他乡  纸本水墨  144×178cm  2017

  赵胥少时即师从鉴定家杨仁恺先生,在中国传统书画领域深受陶冶。大学期间潜心学艺,在接受壁画系的专业学习之外,更留心于中西方绘画语言的训练,并自觉探索传统审美趣味的现代性表达,完成了一批颇能体现个人旨趣与创新精神的作品。在近十年来的艺术创作中,赵胥专注于通过传统的水墨媒介表达个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体认。

▲2017年北京画院 “绘事后素”赵胥作品展现场 

  2017年10月31日,“绘事后素——赵胥作品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正式开幕。展览集中展示了赵胥近七年来集中创作的水墨作品四十余件,涵盖了枯荷、赏石、古柏三类经典题材,以及专门创作的一幅描绘青铜礼器的长卷《斯文在兹》,获得了学界一致好评。

  赵胥在诸位前辈的指点和熏染下,其个人对艺术的严谨态度以及长久的创作实践让他打下扎实基础。傅申先生把赵胥的画概括为:现实之物、写实之法、文人之趣。他说:“赵胥所画,一柄干枯的莲蓬,一块玲珑的山子,都是文人案头清供雅玩的对象,透露他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情有独钟;所用之法,无外中国画勾勒皴染,融于物象,却形成了西方光影体积的写实质感,表明了他深谙中、西绘画语言的实践背景。”同时赵胥作为佛家弟子,在艺术修养上也熏染上了一份禅意。

▲斯文在兹(局部)  55×900cm 纸本水墨 2017年

  美术史论家薛永年先生认为:“赵胥的画,聚焦干枯的莲蓬与寿石,题材精粹、单纯,立意并非朝花夕拾,亦非画生命状态,而是讴歌永恒的生命。他的干枯的莲蓬,或仰或俯,或正或背,千姿百态,均无莲实,但那铁铸的感觉,分明是鲜活生命的延续,昔日中通外直的品质,通过干枯的形式固定下来,远离了生命的轮回,彰显了没有消亡的精神。如果说,他画的干枯的莲蓬是生命的凝固,是生命精神的永驻;那么他画的寿石,本身就是历尽沧桑的不朽精神。”

  据悉,此次作品揭幕后,赵胥还在进行其2018年个展的筹备,并将亮相故宫。

  圖靈璧吉祥石記

  夫吉祥石者。故宮建福宮前軒所立之靈璧鉅石也。靈璧為吾國觀賞石之翹楚。其質地形態紋理色澤各臻奇美。亙古即為國人所重。禹貢有泗濱浮磬之說。商王即以之造虎紋石磬。宋杜綰撰雲林石譜。譜石百十六品。靈璧雄居其首。清高宗進退天下奇石。譽靈璧為第一。而此吉祥石者。固靈壁中之龐然大物也。以釐米計之。則高四百五十闊二百五十厚一百五十。計其重約十二噸。通體黝黑有白筋。狀如飛龍粗獷雄渾。視之有氣吞山河之勢。叩之有金聲玉振之響。宋人方巖靈璧石歌所謂靈璧一石天下奇聲如青銅色碧玉者。竟若為此石發之。夫石之蒼然者若雲。而璧之嶙峋者若水。石為雲根。雲接穹廬補天。石璧為水精水滿山。海漫浮磬。所謂靈璧石真山中懷靜水。石中蘊清音。怪醜脫俗。用真性乃天成者也。或謂山水一體自有宇宙。則靈璧之宇宙者何。曰山水之道也。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山水之道不在綿延千里而在高深莫測。不在草木繁華而在含道映物。上通宇宙下育萬物。山高水長大道彌遠。斯之謂靈璧之宇宙然。則靈璧之為物也。何如曰。其上似有細筆松針潑墨雲雨。其外似有青綠著色濃淡墨筆。其內似有草木生機雲波靈映。語云萬物。負陰而抱陽。靈璧之所立。披麻折帶為山石。沒骨苔點為草木。雙鉤蟹爪為枝葉。魚鱗留白為煙波。皴為其肌膚。擦為其明暗。點為其草木。染為其雲霧。物在似否間。象在天地外。物象顯隱之時。正其渾然天成之處。天地與我同遊。萬物與我同在焉。靈璧其石有千萬變化。而其體則始終如一。孤高頑介恥以柔媚悅人。其節則近乎君子。君子居廟堂之高懷江湖之遠。靈璧石矗立一隅。而目擊千里。胸中丘壑心懷家國。此石在處吉祥之雲騰焉。噫豈不偉與。歲在共和國第二戊戌孟秋之吉旦趙胥畫並書於京華仰宋堂

责任编辑:徐可芒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