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风云变幻,公募基金市场又有异军突起。令人意外的是,近期公募基金市场上最引人注意的一类公募基金产品,并非是上半年业绩领跑的医疗主题基金,也不是业内人士十分期待的养老目标基金,而是时隔12年后再度浴火重生的公募基金“老兵”——中短期债基。
今年以来,“历尽千帆”后归来的中短期债基迎来业绩和规模的“双丰收”:权益类基金普遍亏损、货币基金收益率不断下降,公募基金市场上140只中短期债基的平均回报率达3.91%;今年二季度末,中短期债基的总份额已经达到7210亿份,今年以来已经扩张了90%以上。另外,还有逾30只中短期债基在排队待批。
中短期债基为何能够迅速走红?《证券日报》记者从多位业内人士处了解到,今年以来中短期债基规模迅速增长,主要是其相对于货币基金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中短期债基几乎具备养老目标基金的所有优点,其年化收益率也一直与货币基金水平相当(5%-6%之间);而今年以来货币基金遭遇强监管,货币基金收益率受货币边际宽松影响连续下滑等因素,也给了中短期债基异军突起的机会。
中短期债基强势“返场” 上半年总份额暴增90%
中短期债基,又被称为“货币增强型基金”,这类基金以货币增强为主要的投资策略,在配置资产的选择上也以剩余期限不超过3年且具有良好流动性的债券资产为主。中短期债基的这种定位,也使得它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货币基金和银行理财的替代品,这也为近期中短期债基的“走红”埋下了伏笔。
公募基金市场上第一只短期债基是嘉实超短债,该基金成立于2006年4月份,截至目前已经取得53.72%的总回报率,年化回报率达到3.54%。值得一提的是,在嘉实超短债发行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短期债基并未被基金管理人和投资者认可,其业绩表现和规模也一直中规中矩。
直到2017年,在公募基金的委外业务兴起后,中短期债基开始承接了部分机构客户的需求,其规模迎来明显的扩张。尤其是在监管层限制货币基金的规模、货币基金规模不计入基金公司的规模排名后,短期理财债基更是扮演了“类货基”的角色,其规模迅速扩张,这也不排除基金公司通过此类基金冲击规模的可能。
时隔十余年后,中短期债基迅速走红,今年也迎来了业绩和规模的双丰收。《证券日报》记者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市场上共有中短期债基140只,其总份额已经达到7210亿份,较之今年年初已经增长了3373.7亿份,增幅达到90.05%。
另外,中短期债基几乎成为今年以来业绩表现最好的一类基金产品。权益类基金在今年以来遭遇普遍亏损,截至9月7日,拥有数据统计的2050只权益类基金在年内的平均回报率为-8.95%;货币基金收益率不断走低,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已经由年初时的4.4%降至最新的3.17%。《证券日报》记者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截至9月7日,剔除年内新成立的次新基金外,140只中短债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3.9%,最高收益率达到4.74%,最低也有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