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前7月保费下降幅度再收窄 保险业步入复苏通道

2018-09-11 10:25  证券时报   邓雄鹰

保险业保费增长触底回升的迹象明显。今年初,保险业保费收入同比下降19.89%,出现罕见的“开门不红”,上半年同比降幅减少至3.33%,最近公布的前7月数据中,同比降幅再次收窄至2.36%。业内分析,这一数据显示保险业步入复苏通道。

拖累原保费收入大势向下的,是占保险市场大半江山的人身险业务的下滑;同样,带动大势触底回升的也是人身险业务的好转。数据显示,前7月,保险业总资产17.6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41%。

保费降幅进一步收窄

中国银保监会最近披露的数据显示,前7月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2.47万亿元,同比下降2.36%,其中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6915.62亿元,同比增长13.45%;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7754.58亿元,同比下降7.39%。

人身险业务中下滑最多的是寿险。人身险三大险种中的健康险、意外伤害险都实现了超过17%的增长,而寿险业务下滑幅度达到11.15%。

寿险业务的下滑更多与产品结构调整有关。去年以来,在监管部门的主导下,寿险产品经历多轮清理整顿,回归保险保障,一些寿险公司逐步调整和适应从大卖趸交理财型产品到推动长期保障型险种销售。实际上,随着民众保障意识提升和税优政策推动,人们对保险保障的需求正在呈现出高增长态势。

上述下降幅度与前几月相比明显好转。今年初,寿险业务保费同比下滑一度高达25.98%,出现罕见的“开门不红”。产险业务则出现了保费增速下降趋势。产险业务中,交强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124.36亿元,同比增长9.71%;农业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418.67亿元,同比增长18.16%。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保费仍然处于负增长区间,但是上半年保险业向全社会提供保额超4000万亿元,证明过去一年来保险结构的调整效果初显,保险产品的保障属性显著加强。

寿险前十位座次变动

寿险公司座次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过去一年保险业清理整顿的影响。在今年前7月原保费收入排名前十的人身险公司中,安邦人寿从第3名下降到第23名,和谐健康更是第12名下滑到倒数第15名。安邦系公司今年被接管,趸交理财型业务被要求大幅收缩。

在这种情况下,具有传统品牌和市场优势、同时产品结构合理的大型公司获益明显。2013年~2017年,人身险前十大位次多次更迭,“一代霸主”中国人寿原保费市场份额由2013年的30.42%降至2017年底的19.67%。今年前7月,国寿在大幅压缩趸交保费的基础上,公司实现保费收入3854.29亿元,同比增长4.42%,市场份额回升至21.71%,稳居行业第一。

不过,由于平安人寿保持了更快增速,其与国寿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数据显示,平安人寿前7个月原保费收入为3014.84亿元,仅比国寿少839亿元。如果算上万能险和投连险,保费差距仅有440亿元。

太保寿险则稳定把持着第三把交椅。与去年同期相比,太平人寿前进两个位次,泰康人寿、新华保险前进了1个位次。富德生命人寿虽经历风雨但座次排名未变,华夏人寿逆势上升5个位次,从第10名上升至第5名。

财险向“大公司集中”

今年以来产险业务增速逐月下滑,但整体上仍维持较快增速。前7月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6915.62亿元,同比增长13.45%,市场结构相对稳定,保险公司排名变化不大。

但在稳定增长背后仍有一些变化,市场份额在向大公司集中的同时出现拉锯态势:一方面以老三家为代表的大型公司依然占据最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另一方面中小公司还是突围求存,排名后50位的中小财险公司保费占比微升。

2013年~2016年,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等3家财险巨头合计市场份额曾连续下滑,分别为64.8%、64.7%、64%和63.07%,2017年市场份额止跌反升至63.50%。前7月这一数字进一步上升到63.74%,去年同期则为63.35%。

责任编辑:郝梦圆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