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今年来近百家私募遭行政监管 8家机构领1.5亿罚单

2018-09-11 07:33  证券时报   程丹

对于私募机构的监管,依法从严趋势明显。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了今年以来有关私募的行政处罚,仅处罚书就下达9份,处罚金额合计超过1.5亿元。行政监管措施更是伴随着监管部门部署的专项检查和专项执法行动,违规私募数量持续增多,今年以来就有近百家私募被行政监管,过去20天就有18家机构被点名。

值得注意的是,一批失联私募纷纷被拉入黑名单。自2015年11月23日发布第一批失联私募机构名单以来,中国基金业协会共对外公告23批失联机构和7批公示期满三个月且未主动联系协会的失联机构,失联私募数量已增至482家,135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已被注销,有10家机构已自行申请注销登记。

9份罚单合超1.5亿

单从行政处罚看,据记者统计,今年以来至少已有8家机构领了9份罚单。

可以看出,被罚的私募中,有老牌私募,也有成立没多久的新私募,但都犯了市场参与的“大忌”,不是超比例持股及限制期转让交易,就是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罚金从60万元到1亿元不等。总体来看,这9份罚单的分量超过1.5亿元。

其中广州安州投资是领的罚单最多、被罚最狠的私募机构。其中1.01亿元的罚单是因为非法操纵“节能风电”。

行政处罚书之外,更多的私募机构被地方证监局采取了行政监管措施,年内已有近百家机构被点名。过去的20天,就有武汉和薪源投资、五口金投资、厦门一鸿资本、厦门中和元投资、厦门甲单元投资、厦门铭源红桥投资、厦门红土投资、中龙杭川、厦门金智汇、福建匹克投资、安徽钜瑞、安徽赋成、安徽开河投资、上瑞资管、铁建蓝海广德投资、宏天(大连)资管、信诺财富投资、武汉信用基金等18家私募被点名。

一家私募机构的人士表示,最近出现了违法违规受到处罚的案件,大部分是历史旧账,不是新出现的。随着监管趋严,证监会对私募的查处越来越紧,旧账新账一起算,只要有违规行为要么警告,要么中止业务待合规再重启,要么被约谈,最严重的就是领罚单。

这和私募行业此前大跃进发展有关,因门槛较低出现了鱼龙混杂的现象,从严监管也是为了规范发展。上述机构人士表示,部分私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股票炒作的事在之前屡见不鲜,这明显干扰了市场秩序。

责任编辑:谢玥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