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

开辟新销售渠道 玉米产业链利用衍生品是大势所趋

2018-09-11 07:47  证券时报

自2004年玉米期货上市起,国内玉米衍生品市场已走过近14个年头。随着玉米淀粉期货挂牌,玉米产业链品种进一步丰富。如今,利用玉米衍生品增值提效、管理风险的理念已在现货产业逐步推广。

山东省是国内玉米加工产业最为集中的省份之一。为调研行业发展现状和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情况,证券时报记者近日连续走访当地多家知名玉米深加工企业。不少企业向记者反映,玉米现货企业在管理中引入衍生品将是未来大势所趋。

开辟新的销售渠道

诸城兴贸玉米开发有限公司(下称诸城兴贸)总部位于山东半岛东南的诸城市。该市因传说舜帝出生于城北的诸冯村而得名。诸城兴贸成立于1993年,目前公司年可处理净化玉米600万吨,生产淀粉400余万吨,是亚洲最大的玉米淀粉、变性淀粉、肌醇生产基地。

记者从青岛一路驱车两个多小时,来到这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谈到怎样运用玉米淀粉期货工具,诸城兴贸销售部经理马树章表示:“在玉米淀粉期货上市前,公司通过一些资料开始慢慢学习。公司以前主要是以现货销售为主,对期货这块认识并没有多深。后来我们逐步认识到期货对我们企业的价值所在。期货有价值发现功能,我们通过套保运作,最终对企业销售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无形中开辟了新的销售渠道。”

据马树章介绍,诸城兴贸在使用淀粉期货时基本都按照严格意义的卖出套保去操作。“我们工厂在初期只是做少量套保的试水,以熟悉玉米淀粉期货交易的规则、流程,以及客户接货的程序。”他说。

熟悉之后,诸城兴贸加大了玉米淀粉期货的交易量,寻找合适的时机主动交割。今年1月,公司交割量21000吨。提起这笔交易,马树章称当时结合了对玉米价格的研判,加上过年前后一段时间,正是销售淡季,交割的21000吨玉米淀粉有效帮助公司度过淡季。现在看来,实际操作效果比较理想。

当然,也有一些公司在利用玉米衍生品工具时会更加灵活。一家大型粮油国企在山东设有玉米加工企业。记者实地调研时,该企业负责人介绍了自己的做法:“2014年底玉米淀粉上市,公司陆续开始参与期货业务。具体做法是在期货市场上买玉米卖淀粉,主要操作两个品种间的价差,即加工利润,也会考虑期现市场基差。期货交易量占现货量的比重从最初的10%不到逐步增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利润空间的话可能会选择提前平仓,而非一定要参与交割。”

利用衍生品是大势所趋

在农产品行业中,相比油脂油料行业对衍生品的广泛运用,玉米产业链仍有很大提升空间。随着相关衍生品合约、规则的不断成熟,加之产业政策和形势的一系列新变化,在业内人士眼中,未来玉米加工行业充分利用衍生品将是大势所趋。

“国储玉米库存明年再拍卖一年可能就差不多了,玉米价格预计还会继续涨,市场波动也会变得更大。对加工企业来说,淀粉行业受原料价格影响较大,如果玉米价格明显上涨,肯定会挤压行业利润空间。现在玉米加工产业整体产能过剩,以后竞争会更激烈。”上述玉米加工企业负责人认为,明年之后玉米加工行业利润很可能会压缩,未来企业在经营中必须充分利用期货、期权在内的衍生品工具,衍生品市场无疑会更加活跃。

据介绍,国内玉米消费集中在饲料和深加工行业,其中饲料占比超过60%,深加工占比在30%以上。玉米深加工产品主要是各类淀粉、糖和酒精(乙醇)等,从历史上看,行业发展经历了几轮波折。

“上世纪90年代初基本只有一些大公司,2000年后由于行业性价比很高,但生产工艺的要求却不高,国内玉米淀粉产能快速扩张。2008年后,国家开始收储玉米,带动玉米价格连续上涨,玉米淀粉企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许多小厂慢慢都关闭了。但2016年后,国内玉米启动市场化改革,导致玉米价格从1元/斤以上直接跌至1元/3斤,利润的复苏使得小厂又重新起来了。”马树章说。

不过,今年起市场又有了新变化,除了玉米价格看涨外,东北地区加工行业的补贴可能也没了,这都会提高玉米加工企业的经营压力。马树章指出,从机构反馈的信息看,总体看今年玉米的缺口可能会比较大。而国储拍卖库存在减少,农民如果受前期调减政策影响,减少玉米种植,都会对玉米价格带来影响。

未来的市场将更加考验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用好衍生品工具就显得尤其重要。对此,潍坊盛泰药业有限公司(下称盛泰药业)总经理助理兼交易总经理赵松非常认同。

盛泰药业同样从事玉米加工行业,明星产品是药用葡萄糖。“企业应该用更加市场化的方式去思考,而不是守着以前固有的市场或渠道去简单经营。2017年至今淀粉加工企业利润虽然还可以,但现在的高利润也许会成为未来的风险点,实际上已经陆续有一些企业有产能扩张的计划。未来比拼的可能是谁的市场交易能力更强,谁的风险管理能力更强,谁的利润管理能力更强。”赵松认为。

实现远期利润管理

基差交易是现货行业利用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衍生出来的一种定价模式,这种模式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是期、现货市场深度融合的产物。随着玉米临储政策调整、市场风险管理需求增加以及玉米衍生品的日益成熟,玉米产业链的基差交易也应运而生。

基差贸易开始出现于国内玉米贸易之中。据了解,北大荒粮食集团是国内率先尝试并推广玉米基差贸易的企业之一。2017年9月以来,北大荒粮食集团以基差定价模式开展玉米贸易已达十几万吨,成为玉米基差贸易的先行者。

2017年9月开始,北大荒粮食集团开始每日挂牌基差报价,在与下游企业签订基差合同的同时,在期货市场卖出期货合约,在下游企业点价时期货市场平仓,从而规避了市场价格的波动,锁定利润。

例如,2017年11月,中粮饲料长江大区向北大荒粮食集团大连分公司采购一批玉米,双方签订基差采购合同,以玉米C1805合约为定价基准,约定基差价格为-15元/吨,交货期为2018年4月。在合同期内,中粮饲料可以随时根据期货市场价格点价结算,以点价时C1805合约价格减15元/吨作为最终采购价。基差合同签订后北大荒粮食集团大连分公司卖出C1805合约且在产区持续保管现货玉米,等待交货。

2018年3月,玉米C1805合约价格为1810元/吨,现货价格为涨至1900元以上。中粮饲料长江大区点价,最终购买玉米单价确定为1795元,相较现货市场采购节约成本105万元。

在一些重点企业的推广下,玉米淀粉行业也正孕育基差交易的定价模式。

“盛泰药业已经开始尝试通过期货、期权工具,进行企业加工利润的管理。我们主要采取基差交易方式去锁定未来的加工利润,正在分步骤实现远期利润管理,对淀粉企业来说其实就是两个基差,一个价差,这个价差就是盘面的加工利润,指的是期货盘面上玉米和淀粉的价差。两个基差一个是指玉米的基差,另一个是淀粉的基差。盘面价差在大商所期货市场可以操作,目前我们正在推广的是玉米淀粉基差贸易,一旦淀粉基差贸易获得突破,淀粉企业的远期加工利润管理基本就可以实现了。”赵松指出。

据赵松介绍,从2017年11月起,盛泰药业就开始向企业的一些老客户报基差,最早是一对一报,后来在企业公众号上公开发布。不过淀粉基差贸易目前才刚起步,市场本身还不是非常成熟。公司希望借此找到有远期销售能力,同时愿意管理远期加工利润的下游工厂。

“买卖双方都可以利用基差贸易这种方式管理好各自的利润,这样市场更长久、更良性,企业也能获得平稳的发展。这也是盛泰药业的经营理念。我们希望企业能平稳发展,而不是博弈高收益。”他强调。

从简单套保到基差交易,玉米衍生品和现货行业的良性互动正在持续发生。

(原标题:从试水套保到主动交割 玉米产业链“拥抱”衍生品工具)


责任编辑:梁肖廷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