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出,在宏观大局的变化中把握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充分考虑经济金融形势和外部环境的新变化,做好预调微调,但也要把握好度。专家表示,未来货币调控将更加注重结构性、针对性。在资本市场方面,需加快对外开放,有效服务我国实体经济。
定向调节料成主要方式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我国仍在推进结构性去杠杆,防范经济金融风险依旧是当前主要的经济工作。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基调不变,但考虑到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稳增长压力增加,有必要向边际宽松进行预调微调。
对于货币政策要把握好度,潘向东表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9月美联储基本确定加息,全年大概率加息四次,人民币贬值压力仍存;二是虽然我国杠杆率趋稳,但国企杠杆率依然较高,政府隐形债务风险较大;三是近期一二线城市房价有上升趋势,三四线城市房价增速仍然较高,风险依旧较大,需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
“这或许表明市场流动性不会过于宽松,结构性、有针对性、定向调节是下阶段货币调控的主要操作方式。”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师鄂永健称。
会议指出,加大政策支持和部门协调,特别要加强金融部门与财政、发展改革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大政策精准支持力度,更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目前资金环境已处于相对宽松状况,但实体的梗阻阻碍了传导机制,未来在结构性政策上发力需要财政、产业政策配合。
防范风险 做好预案
会议提出,继续有效化解各类金融风险,既要防范化解存量风险,也要防范各种“黑天鹅”事件,保持股市、债市、汇市平稳健康发展。
“化解存量风险主要是防范债务风险、民企信用违约风险、房地产市场风险、汇率风险等。”潘向东表示,2018年以来,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加剧,出现一些信用违约事件。2016年四季度以来,一二线城市房价上升势头得到控制,但近期在需求拉动下又有上升苗头,需继续加强房地产调控;三四线城市仍在去库存,房价上涨较快,风险较大,随着去库存接近尾声,调控政策要及时调整。
曾刚表示,金融市场不确定性来自两方面:一方面,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会有部分企业退出,实体经济或出现一定风险;另一方面,风险处置过程中,部分风险将暴露出来是正常现象。
对于会议提出的防范各种“黑天鹅”事件,鄂永健表示,这可能和近期部分新兴经济体动荡、货币大幅贬值及地缘政治冲突有关,要防范这些事件引发区域性危机、对国内经济金融产生不利外部冲击。
“中国和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海外‘黑天鹅’事件短期内会通过市场情绪,中长期内会通过贸易、金融等渠道影响我国经济、资本市场。”潘向东表示,由于其不可预测性,需要对潜在风险点时刻保持关注,做好预处理方案。当前比较大的风险点是,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是否会出现拐点、下一个爆发货币危机的是哪一个国家等。
持续推进改革开放
会议提出,务实推进金融领域改革开放,确保已出台措施的具体落地,及早研究改革开放新举措。资本市场改革要持续推进,成熟一项推出一项。
业内人士表示,证监会发布的一系列对外开放具体举措为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创新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下一步,证监会将加快推动证券行业放宽外资股比限制政策的落实落地;进一步优化沪深港通交易机制;抓紧推进沪伦通各项准备工作,争取年内推出;积极支持A股纳入富时罗素国际指数;修订QFII、RQFII制度规则;推动更多的已上市期货品种对境外交易者开放。
“开放能够促进改革,只有对外开放,我国金融机构才能获得核心竞争力,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南开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院负责人田利辉表示,开放不仅是为了获得国外资金的投资,而且是为了稳定国内资金的信心和预期,籍此推动金融体制改革。我国需要稳步推进对外开放,不急不躁,不能冒进,也不能迟缓,需要顶层设计,精准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