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9月至今,首批公募FOF获批已一周年。这一年来,无论是FOF基金经理、研究员,还是第三方机构,都是在不断的摸索中度过的,并遭遇市场考验。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年,虽然FOF基金业绩表现平平,但与其他类型基金相比,仍有其资产配置和风险分散的价值,长期空间发展广阔。
相关人士普遍认为,因基金公司间交流增多,FOF相关理念也日渐成熟。总体来看,后续还可从底层资产、可投标的、费率、业绩考核、投资者教育等方面完善FOF的运作管理,为后来的养老目标基金发展提供经验。
实现部分风险规避
2017年9月8日,首批6只公募FOF获批,同年底,6只公募FOF陆续成立。从首募规模来看,首批公募FOF发行表现不俗。数据显示,华夏聚惠A/C份额合计最多,达46.89亿份;发行份额最少的泰达宏利全能混合为8.27亿份,其它4只基金发行份额均超过20亿份,合计募集超166亿份。不过,根据最新披露的半年报,6只FOF产品规模持续缩水,合计期末总份额为78.19亿份,相比首募规模来看,赎回超过50%。
从绝对收益来看,首批FOF业绩也不尽如人意,首批公募FOF年内收益率均为负。半年报显示,除海富通聚优精选FOF跑赢业绩比较基准0.65%外,其他5只均未跑赢业绩比较基准。截至9月12日,华夏聚惠FOF、泰达宏利全能混合FOF、南方全天候策略FOF成立以来A/C份额收益均在-1%至-3%之间;建信福泽安泰混合FOF成立以来收益为-2.32%;嘉实领航资产配置混合成立以来A/C份额收益分别为-4.18%和-4.99%;海富通聚优精选混合FOF则因配置85%以上的权益类基金,底层资产与以上5只FOF有较大差异导致亏损幅度亦有较大区别。
对此,一位公募FOF人士表示:“一方面,首批公募FOF建仓时点较高。去年年底或今年年初股市均为高位,市场下跌也较快,没办法做其他操作;另一方面,部分FOF受基金合同限制,只能投资一定范围内的产品,这一点也影响较大。”不过,在另一位公募FOF人士看来,当前FOF业绩并不算差,FOF基金的跌幅并没有权益类基金大,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规避风险的作用。“只要配置了权益类资产,今年就会受市场行情的影响。”他解释道,“因为A股市场只有多头策略,没有多空等相应的对冲策略,只要建仓便会受影响。”
针对FOF规模的下降,上述人士认为,在当前A股市场表现低迷的背景下,FOF规模下降只是整体环境的一个缩影。“当然,部分基金投资者对FOF这类新兴基金产品的认知也需要一个过程。”此外,数据显示,不仅首批FOF规模下降明显,第二批FOF产品发行规模亦表现不佳。其中,中融量化精选、前海开源裕源和上投摩根尚睿混合发行规模分别为3.12亿元、2.99亿元和2.11亿元,平均发行规模仅为2.74亿元。
货基配置占比下降
从近一年FOF产品的运作和管理来看,一位FOF基金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最大的变化是基金公司间的交流增多了。“FOF发行之前,基金公司之间的交流并不多,但FOF运作后,基金公司相互可能成为彼此客户,交流就多了。”另一位FOF人士亦表示,“以前都是基金经理私下约个饭局,现在因为FOF的原因使得交流上升到正式业务层面,也能了解最近同行的重点关注点、对市场的看法等,同行多沟通交流对基金行业的发展来说也是件好事。”
在此基础上,FOF的运作理念也日渐成熟。“因各家机构做FOF的团队构成不同,有些机构的FOF团队是量化出身,有些是保险出身或是从产品转FOF,不同背景出身的管理人士用FOF的投资理念以及自身对市场的看法选择基金,并把该理念反映到所管理的产品中。”上述FOF基金经理表示,“此外,还有明显的一点变化是第二批公募FOF的投资范围和投资策略相比第一批更加丰富了。”
从底层资产来看,近一年中货币基金配置比例下降明显,占比从50%以上降至10%以下。一位FOF管理人士表示:“年初配置了较多的货币基金,一是从大类资产配置来看,去年年末或今年年初时配货基是因为FOF选择标的需要一定时间;二是配置货基意味着积累安全垫,配置短久期产品既能保证流动性,又能保证收益。尤其是今年年初,其他产品的收益率均未跑赢货基。”
针对货基配比下降,他解释:“一方面,因监管部门倡导FOF应配备更多其他类产品;另一方面,债券类的确出现了一些投资机会。以今年年初为例,若把利率债久期加长,配置部分国债,实际能获取一定收益。同时货基收益下滑,对机构来说其吸引力便会下降。”海通证券亦表示,货币基金占比的下降,体现了FOF基金旨在通过资产配置获取更优风险调整后收益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