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ETF份额“步步高” 北上资金“买买买”

2018-09-19 08:20  中国证券报   黄淑慧

9月以来,A股市场延续震荡走势,市场情绪较为低迷,不过主流股票型ETF的份额继续增长,且增速较今年前期明显加快;北上资金尽管流入速度较8月有所减缓,但仍延续着正流入的态势。种种迹象显示,部分注重价值的长线资金在市场估值低位继续保持着一定的布局节奏。

ETF投资者越跌越买

保险等机构投资者入场的一个重要信号在于,主要为机构投资者所持有的ETF品种,近几个月以来,份额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

Choice数据显示,自6月以来,股票型ETF的场内净申购份额持续增长,6月、7月、8月三个月的净申购份额分别达到50.05亿份、63.70亿份、80.56亿份。9月以来,ETF净申购份额已经突破76亿份。

其中,华安创业板50ETF、易方达创业板ETF、南方中证500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华夏上证50ETF、广发中证500ETF等ETF6月以来的净申购份额均超过10亿份。

对此,华泰柏瑞基金指数投资部总监柳军分析,目前市场上一半以上的主要宽基ETF份额都被机构所持有。从2018年1月的3500点到当前的2700点,上证综指跌幅接近20%,而主要宽基指数ETF份额不降反升。ETF作为机构投资者的主要投资工具,其份额上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构投资者对未来A股估值修复的积极预期。而且可以发现,市场在跌破3000点以后,份额增长的速度加快了许多。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几个月以创业板ETF为代表的偏成长风格ETF的规模增长较受关注,比如华安创业板50ETF从去年年底的2.82亿份增长到了9月18日的155.74亿份。而近几个月以来,沪深300等大盘ETF份额增长速度亦颇为迅速,比如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这样规模200亿以上且机构持有比例占80%以上的ETF,今年以来份额增长接近50%,其中约七成的新增份额来自于6月以来的申购。

外资加仓节奏不止

与此同时,外资“买买买”是近期市场中备受关注的话题。9月18日,A股市场全线反弹,上证指数收盘价逼近2700点。Choice数据显示,沪股通当日流入16.91亿元,深港通当日流入3.99亿元,合计超过20亿元。至此,9月以来,北向资金净流入达到57.82亿元,尽管其流入速度较8月放缓,但仍保持着正流入的趋势,显示外资加仓节奏并未停歇。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已接近2300亿元,主要的净买入增长集中在MSCI纳入事件前后。北向资金相对于南向资金的顺差逐渐扩大至约1700亿元。

国盛证券分析师张倩婷表示,过去两年,外资是最重要的边际增量,深刻影响了A股的风格和估值体系。当前外资配置A股已达到1.2万亿以上,外资规模与公募、保险规模差距快速收窄,海外资金的偏好与配置风格已经影响了A股市场的偏好。

不过,天风证券分析师刘晨明指出,今年以来北上资金在市场大跌的情况下表现比较活跃,但其中需要考虑QFII资金向陆港通迁移的情况,这也是央行公布的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资产数据与北上资金流入存在不同步的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也越来越重视北上资金的流入流出边际变化与个股股价的关联性。9月份以来,截至17日,净买入金额居前的标的包括五粮液、海螺水泥、中国国旅、中国石化、分众传媒、洋河股份等,而资金主要从恒瑞医药、招商银行、格力电器等标的中流出。

市场估值处于低位

不少机构人士指出,尽管短期市场弱势格局难以迅速改变,但是市场估值已经处于历史低位,长线资金的持续入场也显示出,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已经进入可以布局的区间。

海富通基金国际投资部总监孟宁表示,以目前的点位来看,优质资产比如龙头类公司已经跌到较低的价格,在历史上处在有优势的估值水平。至于不同资金类型所显示出的步伐不一致的情况,私募机构大多数采取绝对收益的产品策略,随着安全垫的变薄,应对市场下跌必须降低仓位。而险资正相反,现金流持续随着保费涌入,随着市场下跌,一些股票的分红收益率越来越高,保险可买的资产越来越多,因此主要是加仓动向。外资则对于中国经济和A股市场持偏中性的态度,但是随着市场下跌,长期青睐的消费股、高分红股体现出了估值优势,所以外资也逐渐加大买入。

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戴康也表示,底部特征凸显A股中长期配置价值,但中外资机构投资者在三季度的市场操作仍存在分歧:A股公募基金三季度仍在减仓防御,对消费的配置进一步下降;而北上资金三季度却仍是持续净流入,并未受到人民币汇率贬值的扰动,且加仓基建链周期与大金融板块。可以看出,外资机构投资者更加看重估值与业绩的匹配度,而A股机构投资者更多表现出对“政策底”传导的迟疑。

私募基金朱雀投资亦表示,当前风险偏好仍然受到内外部因素共同抑制,市场难言全面反转。随着日均成交量持续低于2500亿,市场下跌的势头将进一步放缓,预计近期即便下跌也将呈现“抵抗式”的震荡走低态势,而非前期的单边下跌态势,这将为发掘结构性机会提供极好的时间窗口。对价值投资者而言,市场已进入长期布局的区间。配置上应当淡化指数与结构,集中精力自下而上把握优质公司的投资机会。

责任编辑:梁肖廷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