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券商股权质押业务的诉讼明显增多,也引起了投资者对股权质押纠纷引起的平仓风险的担忧。不过,从统计数据来看,今年以来参与股权质押业务的92家券商累计交易笔数为7482笔,质押数量811.06亿股,较去年同期已出现大幅下滑。沪深交易所公布的数据也显示,股票质押风险整体可控。
而从32家上市券商2018年半年报披露的更详尽的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上市券商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的新增减值准备合计不超过20亿元,对应券商股票质押业务自有出资规模的比例不到0.5%。
年内质押数量同比降四成
股权质押一直是上市公司股东的重要的融资手段,也一度是券商开拓的重要业务。然而,从今年年初开始,A股持续震荡下行,大大增加了券商作为质押方的风险,也引起了投资者对券商因为股权质押业务可能造成损失的担忧。
不过,多家主流机构的研究报告均显示,股权质押风险虽有所暴露,但并不会带来系统性风险。根据今年3月份起实施的《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及登记结算业务办法》,单只A股股票市场整体质押比例不得超过50%。因此,质押比例控制在50%以内的股票数量增加,对应高比例质押的股票数量则减少。而且,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券商已在积极寻找化解风险的办法,例如提高业务标准、要求上市公司股东补充质押等等。
从统计数据来看,今年以来券商股权质押业务规模较去年同期已经大幅缩水。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92家券商参与股权质押业务,累计交易笔数为7482笔,质押数量811.06亿股,较去年同期减少了36.39%;参考市值约为7979.54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了50.92%。其中,在券商参与的股权质押中,未回购股票数量745.03亿股,较去年增长7.50%。参考市值7336.4亿元,占券商持有全部质押市值的92%。
对此,有券商人士认为,券商股票质押业务规模整体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三方面:一是随着资管新规等政策的落地,银行资金逐渐回流,带来券商股票质押业务的被动收缩;二是出于风险考虑,不少券商对很多到期的股票质押业务不再续作,主动收缩业务;三是股票质押新规实施以来,业务标准有所提升,也有券商主动收缩标的范围,如不少券商规定,对市值低于一定规模的上市公司,不再做股票质押业务。
股权质押业务中期损失不大
从32家上市券商2018年半年报披露的更详尽的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券商股权质押业务规模已经有所缩水。其中,头部券商的降幅多在20%以上。
2018年半年报显示,中信证券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规模已由去年年末的780.34亿元下降至今年上半年末的594.25亿元,降幅达23.85%。国泰君安今年上半年末股票质押业务待购回余额为671.27亿元,较去年年末减少26.05%,其中,融出资金余额562.50亿元,减少27.54%。而中信建投今年上半年末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余额为412.23亿元,较去年年末下降50.40亿元。
除了规模缩水,投资者更关心的是上市券商因为股权质押业务造成的损失情况。据《证券日报》记者综合上市券商半年报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主要由股票质押式回购构成)的新增减值准备合计为不超过20亿元,对应券商股票质押业务自有出资规模,比例不到0.5%。
其中,中信证券、国泰君安今年上半年“信用减值损失”中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分别为4.4亿元、4.08亿元,计提金额居行业前列;光大证券、兴业证券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分别为1.84亿元、7861万元,相对两公司上半年净利润,比例分别达18.99%、11.45%,计提该部分减值准备对券商净利润的“削减效应”较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