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

涨价因素不会掣肘货币政策

2018-09-19 08:13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张勤峰

尽管当前宽货币格局明确,但市场上一直不乏对货币政策取向的分歧和讨论。归纳起来,当前可能对货币政策产生收紧压力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汇率,二是通胀。随着人民币汇率波动平复,通胀预期的变化引起了更多关注。分析人士认为,当前物价走势的确存在一定上行风险,但年内通胀压力可控,物价因素暂时不会对货币政策取向构成显著影响。

8月以来,债券投资者对通胀的担忧加深,诱因在于又一轮宽货币启动与多种工业品涨价、局部牲畜疫情、自然灾害、房租上涨、夏粮减产、出境游涨价等多种因素叠加。7月和8月CPI数据连续超出市场预期,也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市场对通胀话题的讨论。

年内物价压力几何,会不会对多目标机制下的货币政策取向构成显著的影响呢?关键,还得看年内物价上涨的空间。

通胀成因往往较为复杂,大致可分为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输入型、结构型等几大类。当前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主要是供给侧冲击造成的成本上涨和汇率贬值引起的油价上涨等,大多数属于成本推动型和输入型涨价因素,引起的物价上涨也具有典型的结构性特征。

机构指出,目前通胀扰动因素并不来自需求端,而是供给端。去年部分工业品大幅涨价演绎的就是供给冲击的逻辑。最近在一些消费品领域,也开始出现供给冲击。但是,2017年以来的情况也表明,供给收缩对PPI的推升作用更为明显,对CPI的影响则较为温和,通胀持续呈现出结构性特征。

这不难理解,主要反映生产端价格波动的PPI能否顺利向消费端的CPI传导,关键取决于需求。当前实体经济有效需求的缺失,使得PPI涨价向CPI传导存在阻滞。用机构的话来说,当前PPI上行并非源于需求拉动,亦无法形成对下游的需求拉动。

传统分析认为,需求才是决定价格的核心因素,在当前信用扩张放缓、消费需求走弱、投资需求下滑、海外需求存在变数的背景下,全面通胀、高通胀、持续通胀的格局难现,市场不应该担心长期通胀。

虽然往后看,牲畜疫情、自然灾害叠加节假日因素,对短期通胀运行仍存在一定的影响,油价上涨、汇率贬值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则构成潜在扰动。未来一两个季度,CPI同比增速可能在供给影响下趋于上行。

但也要看到,致使近期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中,偶然因素占比较重,核心通胀尚维持稳定。另外,随着环保政策微调,供给因素对物价的影响也需重新评估。总的来看,年内通胀压力可控,市场通胀预期明显比物价实际波动超前了,物价因素暂时还不会对货币政策和利率走势构成明显制约。

研究人士指出,在前期一系列宽货币举措推出后,当前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市场利率中枢已有所下行,宽信用逐渐确立为政策主要发力的方向,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空间可能有限,但讨论重新收紧还为时尚早。

责任编辑:梁肖廷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