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靠谱最重要!账上有钱,继续接单”——即便是中秋假期浓厚的节日气氛,也没有影响资金掮客小易(化名)的“工作热情”。
“还有一周就是三季度末,然后是国庆长假,冲时点资金可以在银行停留9天”,小易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不过,今年钱多口子少,资金方不太满意;而去年三季度末,银行口子多、价格高,我自己也几乎‘忙到飞起来’。”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虽然存贷比已非监管红线,且今年6月上旬监管部门完善监管规则再次强调不得“违规返利吸存、通过第三方中介吸存”,但贴息揽储依旧存在。不过,如果从价格反推市场需求,那么从业者对于银行口子“量价齐跌”的感受,或许证明了银行冲时点需求的减弱。
存贷比监管变监测
揽储监管优化逾百日
过去,存贷比考核一度被辩解为银行贴息揽储的动因之一。改变始于2015年三季度,至今恰好三年。
彼时的银监会于2015年9月22日披露《中国银监会令》,自当年10月1日起施行修改后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
目前实施的《管理办法》删除了实施已有20年之久的75%存贷比监管指标。不过,在流动性风险监测章节中依旧规定,“银监会应当持续监测商业银行存贷比的变动情况,当商业银行出现存贷比指标波动较大、快速或持续单向变化等情况时,应当及时了解原因并分析其反映出的商业银行风险变化,必要时进行风险提示或要求商业银行采取相关措施”。
换句话说,存贷比监管由原本的“红色警戒”退居到二线,成为监管部门监测并分析了解的指标。但是,在银行依靠息差的盈利结构没有变化的背景下,揽储的意义仍然不言而喻,银行对于存款的渴望依旧没有减弱,甚至在招聘、考核等多个环节都展示出对于存款的重视。在每个季末、年末时点,银行揽储更是不遗余力。
于是,监管再度出手。今年6月份,结合近年来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新特点、风险管理新情况,银保监会联合央行对相关制度进行了完善,形成《关于完善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该通知完善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商业银行应完善薪酬管理制度,改进绩效考评体系,加强存款的基础性工作,强化存款日均贡献考评,从根源上约束存款“冲时点”行为。商业银行不得设立时点性存款规模考评指标,也不得设定以存款市场份额、排名或同业比较为要求的考评指标,分支机构不得层层加码提高考评标准及相关指标要求;二是调整存款偏离度定量考核方法,将季末月份与非季末月份采用相同的指标计算标准,将监管指标值由原来的3%调整至4%;三是进一步完善监督检查,实施差异化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明确指出,商业银行不得采取违规返利吸存、通过第三方中介吸存、通过同业业务倒存等手段违规吸收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