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出台的银行理财新规将公募理财产品投资门槛由此前不低于5万元下调至不低于1万元,近日包括建行、农行、招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宣布下调部分理财产品销售起点金额。
分析人士认为,过渡期内,银行公募理财产品中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发行或将加速,随着未来银行理财降低门槛,对货基有一定的替代性。但银行大规模发行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仍面临系统开发、流动性备付等压力。
争相下调起售点
银行理财新规区分公募和私募理财产品,将公募理财产品的投资门槛由此前的不低于5万元大幅下降到不低于1万元。国庆节后第一个工作日,五大国有银行先后宣布将部分理财产品的起购点降低至1万元。
但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仍有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暂未降低起购点。“不过相信很快就会有动作。只是目前还没有接到总行的通知。”某股份制银行相关人士介绍。
上海银行的相关人士表示,目前还没有执行低至1万元的理财产品起购点,“不过应该快了。”他说。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左俊义告诉记者,下调理财购买门槛有助于提升理财产品发行量,站在银行角度,没有衍生品资格的银行将不能再发行结构性存款,因此银行更有动力发行理财产品。
兴业研究固定收益分析师梁世超指出,银行理财产品以前是5万元起购,而货基是一块钱起购,降低起售点能够有效扩大银行理财的客群基础。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过渡期内,银行公募理财产品中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发行或将加速。现金管理类产品可采用“摊余成本+影子定价”法,客户接受度相对较高,收益率更加稳定,或将成为银行理财产品转型的主要方向。下调起售点后,银行“类货基”现金管理类产品将和公募基金中货币基金展开竞争。
银行类货基产品崛起
梁世超认为,银行“类货基”产品与公募货基相比仍具有一定优势,一来货基投资具有较多限制,相比之下,银行类货基产品投资上暂时还没有非常具体的规定,各家银行正在制定标准,吸引看重收益率的客户;另一方面,银行类货基支付功能突出,其流动性管理职能强于投资属性,因此货基流动性兑付压力可能要比银行类货基产品更大一些。
某股份制银行相关负责人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银行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整体费用水平略低于货币市场基金,差距不大;收益方面,得益于银行销售渠道的优势,客户基础较好,产品规模波动率较低,从现在的产品表现来看,收益较为稳定。
而另一家股份制银行的相关人士则坦言:“收益较货基有一定优势。伴随着未来银行理财进一步降低门槛(1万元起投),产品进一步同质化,对货基有一定的替代性。”
该人士指出,银行新推出的“类货基”银行理财产品符合资管新规要求,投资于公开市场标准化资产,广度上略宽于货币基金,更着力于服务实体经济;同时,银行客户基础更广泛,对货基可能会有一定压力。但货基较银行理财仍有一些优势。例如,起点更低:1元起投;渠道更广:可以在互联网和其他平台代销等。而目前银行理财的代销渠道仍比较受限,短期内对整个基金市场的格局影响不会太大。
某基金从业人员指出,今年6月,证监会与央行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货币市场基金互联网销售、赎回相关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单一基金销售机构单日不高于1万元的“T+0赎回提现”,并要求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提供以货币市场基金份额直接进行支付的增值服务。
上述规定就已经让银行的“类货基”产品受益了。例如某股份制银行的“天天成长”产品,5万元起投,追加资金最低为1000元,“T+0”起息;交易时间内,100万元以内的赎回可以实时到账。如果今后银行的现金管理类产品也采取相同的做法,那将使这类产品的优势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