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富

途歌再获千万美元融资 资本对共享汽车观望期要结束了?

2018-10-10 17:56  证券时报

负面消息缠身的共享汽车行业,最近终于迎来了难得的好消息。

10月8日,汽车分时租赁平台TOGO途歌(下称“途歌”)宣布获得千万级美元B2轮融资,由海纳亚洲基金(SIG)领投,真格基金、凯欣资本跟投。

而就在不久前,途歌还被“退出南京市场”、“多地可用车辆大幅下降”、“拖欠工资”等传闻缠身。此时途歌宣布获得融资,似乎侧面反映了途歌的“命”,缓过来了。

不过,这笔融资在业内人士看来,并不能说明共享汽车行业已经度过了“寒冬”。在他们眼里,资本仍然对这个“高风险、重资产”的行业维持谨慎观望的态度。

市场扩张步伐回缩

成立于2015年7月的途歌,目前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和西安等地落地运营,采用的是随取随还的模式,即用户在还车的时候不需要在特定指定区域即可还车。在车型上,途歌拥有奔驰Smart、宝马MINI、宝马1系、奥迪A3、JEEP自由侠、雪铁龙C3、标识2008等多款车型。

截至目前,途歌表示,其累计融资额超5亿元人民币,成为国内融资额最大的共享汽车平台。据悉,2017年底至2018年初,途歌在90天内先后完成两轮共计4800万美元的融资。

今年8月,途歌突然被曝退出南京市场,北京、深圳等多城市平台可用车辆大幅下降,且存在拖欠线下运营人员垫付款,线下运营疑似停滞等情况。之后,途歌公关回应称,南京地区正在整改,但是并未撤离。而途歌创始人兼CEO王利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平台可用车辆下降是由于正在进行调整,为车辆更新油卡盒子及硬件,并否认相关拖欠运营人员垫付款的情况。

而在9月中旬,途歌在全国推出了免费加油系统,用户在用车过程中无需再垫付加油费用。近期,途歌宣布再次升级用车服务,在北京推出送车上门服务,在送车服务之前,途歌和共享单车一样主要通过用户主动扫码用车。种种举措表明,途歌正在想尽办法提高车辆的使用率。

与此同时,在新一轮融资发布时,途歌表示,将主要用于扩张单一城市车辆规模、提升运营效率等。而此前途歌完成B+轮融资时,则对外表示将会加快市场扩张规模,在原有的一线城市外加快二三线旅游城市的拓展服务。

在发布融资消息当天,途歌还宣称已经于7月份实现北京单一城市盈利,深圳和西安接近盈亏平衡,运营车辆每日订单达到5单,单一用户月度用车频次达到12次。其中,北京地区老用户用车比例约为85%。

王利峰认为,分时租赁业务盈利首先需要在单一城市车辆规模过千台;其次,智能车联网硬件的技术与AI大数据算法应用,使得车辆调度效率提升,并实现车辆资产的智能化管理。更为重要的是,一旦用户习惯从“一辆拥有权”到“万辆使用权”发生转折,途歌就能撬动万亿级的出行市场。

资本依旧谨慎观望

去年曾是共享汽车的资本蜂拥期。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末,共享汽车领域累计融资金额达到764.59亿元,成为2017年度获投金额最高的共享经济领域。

不过,在资本蜂拥的同时,共享汽车的倒闭潮也在同时进行着。早在去年3月,友友用车就宣布停止运营,当时其CEO李宇表示“分时租赁业务发展不成熟,公司在发展方向和运营方式上存在一些问题”。

这股浪潮延续到了今年,今年5月,共享汽车企业麻瓜出行就宣布,由于公司业务战略调整,麻瓜出行共享汽车在5月20日停止服务。稍后的6月,“中冠共享汽车”退出济南市场,至今押金还没有退回。另外还有近期的巴歌出行也疑似已经倒闭。

业内人士指出,共享汽车有着自己独特的属性:重资产、重运营、初期起步难、每个城市的情况都不同。所以平台方很难在短时间内在地图上占领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需要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缓慢布局。其重资产模式,决定了最终存活下来的玩家不会太多。

尤其在今年整体行业步入募资难的情况下,投资人对这个“高风险、重资产”的行业更是谨慎。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全国共出现过500家共享汽车企业,总共投入超过10万辆汽车。当中不仅有众多创业玩家,也有许多巨头入场。

深圳某创投机构投资人表示,此前随着共享经济的热潮,加上政策利好,资本市场对共享汽车行业进行了“催发”。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有些企业并没有准确找到自身定位,而且投资后至今收益也难以见到。“加上近期大环境不太好,之前资本对分时租赁的投入就纯属试水,现在就更不敢出手了。”该投资人说。

不过,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资本寒冬下对许多共享汽车企业来说,更能考验企业的自我生长能力。“在重资产、资源封闭的行业,靠资本去走唯快不破的路线行不通,企业只有扎扎实实做业务才是唯一出路。共享汽车行业需要各从业者共同努力,以开放的心态做好资源整合。”北汽轻享出行总经理王春风此前曾如此公开表示。

也有一些业内人士坚定看好共享汽车的未来。在他们看来,汽车共享是一个社会趋势,未来一到两年,运营效率特别高的互联网企业会突围,并且跟造车企业可能会强强联合,形成更强的实力。但在当下,共享汽车行业融资难的问题可能会越来越突出,如何加强运营效率、提升自身造血能力将成为各家企业能否存活下来的关键。

责任编辑:郭俊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