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CEPA框架下成立的合资“小鲜肉”作为参考,部分券商在细分领域崭露头角。
外资控股券商年内有望添新兵。
10月10日中粮集团与国电资本挂牌转让瑞银证券股权,合计26.01%。尽管目前未有关于受让方的公开信息,但若瑞士银行受让,其持股比例恰好占51%,达到绝对控股;而在今年上半年瑞银集团已公开表示向中国证监会递交提高瑞银证券股权至51%的申请。
自《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发布以来,早期设立的合资券商紧锣密鼓筹备股权转让。比如瑞士信贷银行计划增资瑞信方正,持股比例将达到51%,9月底北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已经同意本次增资。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外资控股券商增加,其带来的鲶鱼效应将会改变行业格局;但短期内仍难以撼动境内头部券商。
股权变动频传消息
10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的两单券商股权转让引起市场注意。瑞银证券股东之一中粮集团计划转让其持有的所有股权(14%),转让底价为4.62亿元;另一名股东国电资本则转让部分股权12.01%,转让底价3.96亿元。信息披露将在11月7日截止。
值得注意的是,两份公告均表示“不接受联合受让体受让”,还要求意向受让方一并受让两名股东挂牌转让的股权。
截至目前市场上尚未有关于受让方意向的公开信息,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瑞银集团大概率“接盘”。
“毕竟是国资股东转让股权,所以要走公开挂牌转让方式,瑞银集团应该胜券在握,作为现有股东本身具有优先购买权。”北京一家券商人士10日向记者分析称。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瑞士银行目前为第二大股东,持股24.99%;若能顺利受让中粮集团与国电资本合计转让的26.01%股权,瑞士银行股权比例将达到51%,达到绝对控股。
瑞银集团首席执行官安思杰早前曾表示,瑞银积极寻求增持瑞银证券股权至51%。很高兴看到瑞银证券已经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申请,将瑞银集团的持股比例增至51%,该申请已获证监会受理。
公开资料显示,5月2日证监会已经受理瑞银证券的《证券公司变更5%以上股权的实际控制人审批》;最新进展为7月17日,获证监会第一次反馈意见。
自今年4月《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发布后,陆续有外资机构向证监会提交变更公司实际控制人或者设立合资证券公司的申请材料。
瑞信方正也迎来新进展。早在5月18日瑞士信贷计划向瑞信方正增资,将其股权比例从33.30%提高至51.00%,并成为控股股东。9月22日母公司方正证券公告表示,北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同意本次增资事项,并要求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等国有资产管理审批手续。
此外,9月11日华鑫股份公告表示,同意公司全资子公司华鑫证券拟公开挂牌转让所持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2%股权的议案。公开资料显示,摩根华鑫仅有两名股东,分别为华鑫证券51%与摩根士丹利49%。如果此次由摩根士丹利受让,其将达到51%比例。
对于此次摩根士丹利是否会竞标,相关负责人表示不方便透露。而在去年年底摩根士丹利的亚太联席首席执行官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旦中国政府取消外资持股限制,摩根士丹利有意拥有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的多数股权。
增加券业活力
市场人士认为,随着外资控股券商增加,其带来的鲶鱼效应将越发明显。
截至目前,我国境内共有十余家合资券商,除了CEPA框架下的合资券商以外,早期设立的老牌合资券商由于牌照受限、控股权掌握在内资手上,导致业务难以开展。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瑞银证券截至8月公司营业利润亏损1907.19万元,净利润亏损221.08万元。瑞信方正今年一季度亏损1799.82万元。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2017年已经亏损6948.65万元,今年1-8月期间继续亏损6627.58万元。
“在合资券商中,除中金公司、瑞银证券是全牌照,其他大多是单一投行牌照,而今年正是一级市场‘寒冬’,投行项目难发,受监管政策冲击最大。”一家上市券商投行人士11日分析称。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外资逐渐占据主导权,券业活力将会增加。
“过去虽然引入外资股东,但效果不理想。老牌合资券商过去一直是内资占控股地位,话语权大,外资股东与内资股东双方文化理念不合,会有矛盾,最后有的外资股东选择退出。”前述北京大型券商人士分析表示。
在该人士看来,有控股权才能加深外资股东参与业务的深度,真正调动其优势资源和管理经验。
面对外资控股券商增加短期内是否会改变行业格局,多名业内人士表示进一步观望。“一方面合资券商突破多牌照的政策进度较缓;另一方面短时间内想要打破目前境内券商头部的垄断地位较难。”北京一家券商分析师11日指出。
不过,以CEPA框架下成立的合资“小鲜肉”作为参考,部分券商在细分领域崭露头角。(“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版权合作请联系010-59513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