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网站14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2018年G30国际银行业研讨会的发言及答问时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稳定,预计今年能够实现6.5%的目标,也可能略高。
易纲表示,价格水平处于良性区间,目前CPI为2%,PPI为4%,预计全年CPI略高于2%,PPI在3-4%之间。企业利润增加,税收和工资收入也处于不错的水平。国内消费成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从国际收支来看,对外盈余在持续缩小。中国经常账户长期保持盈余,在2007年达到峰值,占GDP的10%,此后逐年下降。今年上半年,经常账户出现赤字,全年可能小幅盈余,预计不足GDP的1%。以上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已主要由国内需求推动,消费和服务业成为主要驱动因素,对外盈余不断缩小。
货币政策方面,易纲表示,当前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既未放松,也未收紧。货币政策工具箱中有足够的政策工具可以运用。今年,我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有所下降,从年初的4%左右降至目前的3.6%,同时7天逆回购利率也有所下降。今年人民银行已经4次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有人担心是否在放松银根。我的回答是:中国的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如果看广义货币M2,其目前增速在百分之八点几的水平,广义货币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相当。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约为10%,也处于合理水平。综合上述因素,可以得出中国货币政策维持稳健中性的结论。
易纲说,我们在货币政策工具方面还有相当的空间,包括利率、准备金率以及货币条件等。考虑到美联储正在加息,中国的利率水平是合适的。上述工具足以应对不确定性。
下一步,为解决中国经济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易纲表示,将加快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并考虑以“竞争中性”原则对待国有企业。将大力促进服务部门的对外开放,包括金融业对外开放。
对于去杠杆问题,易纲表示,如果看中国的数据,会发现去年和今年中国整体杠杆率已经平稳,不再快速上升。近期,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或推出其他工具,基本目的是向金融体系提供足够的流动性。M2和社会融资规模等其他指标适度增长。因此,我们向金融体系注入的流动性是适当的,杠杆水平将继续保持稳定。
易纲认为,经常账户基本平衡是好事。并不刻意寻求经常账户盈余。当前阶段中国的跨境资本流动处于正常状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最近有所进展是因为MSCI指数、富时罗素指数等纳入中国债券和股票后,人们开始配置人民币资产。关于人民币国际化,这应当是一个市场驱动的进程。我们不会出台特殊的政策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更希望看到的是市场主体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下,自由选择他们最想持有的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