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绿色金融会成为未来金融行业的主流吗?

2018-10-19 18:36  中国财富网   彭科峰   原创

中国财富网讯(彭科峰)自上世纪90年代末问世以来, 绿色金融作为支持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正日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2016年于杭州举办的G20峰会上,绿色金融也被作为主要议题进行讨论,并首度给出了开放式的定义。此外,党的十九大报告、“十三五”规划、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文献都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于绿色金融的高度重视。那么,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情况如何呢?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有无支持绿色金融的动力呢?在日前举办的《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研究报告2018》研讨会上,众多专家也进行了深入探讨。

绿色金融体系从无到有

目前,中国是为数不多的构建系统性绿色金融政策框架的国家。作为全球最大的绿债发行国之一,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发行绿色债券2700亿元,存量规模居世界前列。

在政策层面,绿色金融业在逐步完善和规范化。2017年5月,人民银行联合相关部门印发《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把绿色金融标准化工作确定为“十三五”时期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在绿色信贷领域,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出台文件,对绿色信贷统计、环境效益评价等内容予以规范,为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提供了标准。在绿色债券领域,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发布的标准,已经成为各类绿色债券和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资金使用及监管的重要依据。

“短短四年,中国绿色金融体系已经从无到有,发展为全球最大也最健全的体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表示。

地方试点逐渐铺开

如果说,2016年绿色金融主要集中于顶层设计和制度基础的完善,2017年,绿色金融则已经进入实质性的落地发展阶段。当年6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五省区,选择部分地区,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升级。会议同时决定,支持金融机构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或绿色支行,鼓励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参与绿色金融业务;支持创投、私募基金等境内外资本参与绿色投资。

“2017年,我国开展5个省份的绿色金融试点,说明绿色金融从需求端推向供给端,从需求端发力,实现需求端和供给端衔接”,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蓝虹表示。

同时,绿色金融的作用之一在于可以提供更多的社会资金,来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这一点,在强调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的当下,意义尤其重大。

蓝虹举例说,贵州省的茶马新道项目,就是通过绿色金融设计,用商业化模式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运用多样化金融工具,降低了整个项目的融资成本,也提供更多资金来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

必将成为未来金融的主流方向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绿色金融改革与促进绿色转型课题组的测算,未来几年,全部绿色投资中,政府财政出资进行绿色投资部分将占10%到15%,社会绿色投资比重预计将达到85%-90%。

目前,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在逐渐加大对绿色金融项目的支持。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殷红表示,商业银行目前已经有了发展绿色金融的内部动力,因为现在很多高污染的项目已经不再受到鼓励,而绿色产业可能是一个新的市场,同时监管部门的政策也在推动他们支持绿色金融。

 蓝虹认为,绿色金融作为金融的一部分,其目标直指生态文明建设,是比普惠金融更加普惠的金融。在这种情况下,绿色金融必将是未来金融的主流方向。

责任编辑:谢玥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