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载体,今天的金融行业和资本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格局和力度迈出对外开放的新步伐。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发布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正式施行。市场准入的放宽在一、二、三产中均有体现,其中金融业将取消银行业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允许券商、基金、期货公司、寿险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达到51%,并将在2021年取消金融领域所有外资持股比例的限制。可以说,证券行业新一轮对外开放由此正式拉开了序幕。这一证券行业对外开放历程中的重大举措,必将加速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接轨的历史进程,为证券行业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中资券商要主动融入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在开放与竞争中提升发展质量,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在与外资竞争中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投资银行的发展步伐。
证券行业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在市场资源配置中发挥着核心作用。积极推进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增加金融服务的供给主体,是国家对外开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更好地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正在由资本市场大国向资本市场强国迈进。加快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稳步推进证券行业对外开放,可以说是大势所趋。
作为国家经济的命脉,金融业对外开放很难在很短时间内一蹴而就,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实施对外开放,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契合中国国情。根据目前中国政府和监管层公布的信息,今年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比例限制放宽至51%,三年后这一比例限制将最终取消。这份清晰的对外开放时间表,既为中外资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布局提供了明确的预期,也为中资券商转型创新提供了宝贵的时间窗口。
打开窗户,新鲜的空气才能进来,万物才能生长得更好。回顾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历史,开放既是金融市场的活力之源,也是金融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驱动力量。十多年前,我国金融业刚刚对外开放时,市场上有不少“狼来了”的担忧;但实践证明,我国金融业机构也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不畏强手,加快转型,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以对外开放时间较早的银行业为例:200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把银行办成现代金融企业,推进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综合改革是整个金融改革的重点”,以此为标志性节点,我国全面启动了银行业的对外开放,积极吸引外资机构入股,逐步放开持股比例,稳步放宽市场准入。上述举措,增强了中资银行的资本实力,改变了中资银行单一的股权结构,同时也将先进的管理理念、成熟的管理技术和产品不断引入中国市场,促使中资银行不断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在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上与国际先进银行逐步接轨。事实证明,在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综合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
如何评估这次政策对证券行业的影响,有三项价值标准,一是是否有利于提升证券行业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能力,二是是否有利于提升证券经营机构等市场参与主体的核心竞争力,三是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更好的保护。从这三个评价维度来说,新一轮对外开放政策具有重要且正面的价值和意义。可以预见,随着更多具有良好的国际声誉和经营业绩的境外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必将丰富我国资本市场的参与主体,激发市场竞争活力;中国的证券行业也将在融入国际因素的竞争中提升发展质量,加快构建更为坚实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行业治理的水平也将随之提高,投资者的权益也将得到更好的保护。
江海纳百川而成其大。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在不断加快。随着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相继开通实施,A股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等的有序推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在不断扩大,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能力在不断增强,市场活跃度和发展空间在不断提升,证券行业也赢得宝贵的发展机遇。证监会刘士余主席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第六次会员大会上指出,“证券公司应当把握机遇,以舍我其谁的责任和担当,建设富有中国制度特色的、注入中国文化元素的世界一流投行”。肩负新时代的历史使命,证券公司要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在主动融入对外开放进程中树立发展自信,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加快国际化发展,更好地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资本市场建设注入积极的正能量。
中资券商有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充足信心与实力
只有经历海洋大风大浪的考验才能成就真正的航母。中国的证券公司要成长为世界一流的投资银行,就必须在开放的环境中参与全球竞争,实现雄鹰换羽式的蜕变。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证券行业从无到有、从“野蛮生长”到规范成熟,不断夯实发展根基,一步一步摸索适合中国国情、符合金融规律的行业发展之路。经过这些年行业转型创新和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发展,中国证券行业的规模、实力和能力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并逐步成长为国家经济金融发展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的大环境下,中国资本市场将进一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证券行业也将在与世界金融业的互动融合中发展成熟。
这些年来,中国证券公司的资本实力和资产规模稳步扩大,经营杠杆在合理的范围内有了明显提升,收入构成更加稳定和多元,业务收入、营业利润显著增长,资产管理规模、客户托管资产总量大幅提升,综合实力和全球影响力与日俱增。数据最有说服力。截至2017年末,证券行业自有总资产规模达到5.1万亿元,较2012年初增长470%;净资产1.8万亿元,较2012年初增长193%。截至2017年末,行业营业收入3090亿元,较2012年增长137%,净利润1109亿元,较2012年增长235%。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成长,证券公司开启了“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型升级,经营范围全面拓宽,产品和服务链条越来越完善,能够为客户提供涵盖场内场外、境内境外的全生命周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证券公司的服务能力、盈利能力、创新能力、投资能力、研究能力等都在和国际接轨,成为服务实体经济、高效配置资源、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服务居民财富增长需求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证券行业依法全面从严监管,为证券行业的稳健健康规范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证券行业普遍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的公司治理体系,建立了富有中国特色、行之有效的合规风控体系,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正不断与国际接轨。
近年来,中资证券公司的“出海”进程在不断加快,各大券商纷纷通过设立海外分支机构、收购海外金融机构等方式拓展海外版图。香港市场作为国际主要金融市场和中资金融机构走向海外的“主阵地”和“试验田”,充分见证了中资金融机构的国际化发展之路。截至2017年末,香港中资券商已经突破80家,在股债承销等方面,中资大型投资银行已逐渐能和外资大行分庭抗礼。如今的香港一级市场上,中资投行已占据半壁江山。2012年香港市场股票承销金额排名前十的投行中有9家是外资机构,只有1家是中资机构;2016年香港市场股票承销金额排名前十的投行中有7家是中资机构,3家是外资机构。实践证明,中资券商只要能找准自身定位和优势,深入挖掘好中国发展的红利,完全可以在和国际一流投行的竞争中开创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经过二十多年的蓄势积能,中国证券行业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和实力,做好了与国际顶尖投行正面交锋的充分准备,并有信心化挑战为机遇,迈向更高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未雨绸缪,现在就要行动起来,以国际一流金融机构的标准要求自己,并以此为动力和压力,加快在并购重组、产品创设、金融科技应用、国际化发展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布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
证券行业将在
开放与竞争中加快发展
证券行业具有专业性强、市场化程度高、创新活跃、竞争激烈的特点。正是通过市场化、高强度的竞争和优胜劣汰,优秀的投资银行才得以脱颖而出,不断提升服务客户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持。可以预见,快速发展的中国资本市场必将成为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兵家必争之地。放宽外资进入中国证券行业的政策下,中资券商必将迎来一场全新、全方位的大考。
客观地分析,外资投行凭借多年积累下的成熟服务体系和灵活机制,会影响中资券商的现有格局,带来一定程度的分化和冲击。与外资投行相比,中资券商在风险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未来可能面临以下方面的冲击和挑战:第一,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企业走出去、国内客户海外资产配置需求不断加大,外资金融机构拥有完善的海外服务网络、领先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丰富的国际化业务经验,这些将有力地支持其争抢国内客户的国际化业务。第二,外资金融机构在进入中国金融市场时更可能会“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优势资源争抢投资银行、资产管理、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等高附加值业务,中资券商将面临高端客户的高附加值业务流失的挑战。第三,外资投行拥有灵活的用人及激励机制,这将引发中外投行对优秀人才的激烈争夺。中资券商中精通国际业务的高素质人才原本就较为紧缺,若对人才保障的体制机制不能及时跟进,对外开放后更将面临人才流失的危机。
开放意味着愈加激烈的竞争,更蕴含着优化和革新的力量。面对新的竞争对手,中资券商可能会在短期内产生一些焦虑和不适。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外资对手的进入将释放“鲶鱼效应”,对行业带来积极影响。第一,随着持股比例上限的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将加大在中国的资源投入,并将国外成熟的经营管理经验带入中国,有助于提升行业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改善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第二,竞争的强度影响发展的速度,对手的高度可能决定自己的高度。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将加速行业创新与转型的步伐,倒逼中资券商对标国外先进投行提升能力,从而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中资券商做大做强。第三,更加开放多元的资本市场,在吸引国外金融机构加入竞争的同时,也将进一步提升对国外资金、国外投资机构和金融人才的吸引力,有助于提升我国证券行业的国际化程度和核心竞争力。
海阔凭鱼跃。在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可能将在未来几年发展为世界最有活力的重要金融市场之一。中国资本市场将成为中外资投资银行直面竞争、同台竞赛的主战场。中资证券公司一直伴随着中国市场和客户的成长而成长,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服务网络和业务链条,对中国的法律和监管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熟悉中国国情,也更懂客户的行为与习惯。坐拥主场之利,中资证券公司理应树立更强的底气和信心,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去拥抱新时代、迎接新挑战、成就新作为。作为立志走向国际的一流券商,能与国外著名同行在主场全面竞争,获得宝贵的锻炼契机,更有利于未来的客场争胜。
开放的大门已经推开,变革的钟声已经敲响。面对金融业对外开放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中资券商须立足长远、把握当下,在“建设富有中国制度特色的、注入中国文化元素的世界一流投行”目标的引导下,以全球的视野、全局的眼光、前瞻的视角去思考和谋划新时代的发展之路,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的需求不断磨炼和提升专业能力,在与国际一流金融机构的同台竞技和互通有无中不断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