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养老金管理效率待提升 专家建议扩大长期资金投资范围

2018-10-23 08:01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今年以来,养老金政策密集出台,养老金体系改革打开了新的局面,为我国养老金体系完善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我国已有14个省份进行基本养老金委托投资运营,2017年基本养老金投资收益率为5.23%。虽然基本养老金采取保底保收益的模式,但以合同为期限的资产配置,投资趋于保守。

多位专家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进一步完善养老金结构,提高养老金资产管理效率,应借鉴国际经验通过创新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养老金产品等方式进行长周期投资,克服短期资产波动和流动性低等风险以获取长期风险溢价。要适当扩大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投资范围,应考虑进一步将其他一些投资品种,如非公开定向债务工具(PPN)、同业存单、港股通、资产证券化等纳入年金投资范围。

养老金管理效率待提升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当前的养老金体系制度设计有待完善,资产管理能力仍需提升。要进一步完善养老金结构,提高养老金资产管理效率。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表示,一是第三支柱个人养老试点落地,顶层设计有待明确。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从试点到政策措施逐步落地。但从试点来看,仍存在着一系列不足,如税收优惠力度有限,参与产品范围不足、产品制度的设计给各方带来诸多不便。同时,虽然基金业、银行业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相关工作的推进,但是目前由于缺乏一个顶层的制度设计,三个行业只能在本行业内进行探索。

近期发布的《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8)》(简称“报告”)建议,要明确以账户制为基础,进入专门的第三支柱账户的资金都能享受税收优惠,而不区分资金具体流向,还应该进一步完善税收优惠的方式和力度,并将多元化的投资产品和投资工具共同纳入第三支柱建设过程中来。

董克用指出,推动第三支柱的发展需要加大税收力度,扩大覆盖面。目前,个税的起征点,从3500元调到5000元,会对原来享受第三支柱的税优人群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根据纳税人数的口径,个税起征点3500元,对月收入6000元以上的人群参与第三支柱有积极动力,但个税起征点提高5000元,月收入8000元以上才有动力,个税起征点3500元,潜在的覆盖人群大概0.79亿到1.3亿之间,每年的最大缴费规模为4000亿元至6000亿元之间。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后,潜在人群会降到4500万,最大的规模可能在2000亿元至3000亿元之间。

“因此,我们将来可以考虑1000块钱作为税前向第三支柱缴存,也就是说可以考虑参考健康保险一样,鼓励更多人来参与,同时,最后领取也不要征税了。”董克用说。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姚余栋称,除了第三支柱税优政策需要调整外,养老金投资管理模式亟待进一步理清。目前,14个省份进行基本养老金委托投资运营,2017年基本养老金投资收益率为5.23%。虽然,基本养老金采取保底保收益的模式,但以合同为期限的资产配置,投资趋于保守。这不利于基金长期保值增值和积累壮大。养老金产品丰富但同质化严重,难以满足客户多样性需求。由于投管人的配置需要,产品线都呈现高度的相似性,以混合型、固收型产品为主。

“此外,市场监管存在不足,扰乱养老服务金融正常秩序,由于目前,我们没有针对养老服务金融的专门法规,现有制度主要零散分布在各个部委出台的各种支持养老服务业、保险业等政策之中,相关机构对其业务范围、从业机构、服务标准等没有界定和规范。”姚余栋认为。

扩大长期资金投资范围

专家指出,体系完善后,要创新养老金管理产品和模式,适当扩大养老金投资范围。在保障养老金资产安全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养老金的投资收益。

董克用认为,一是要发挥养老金长期资金的优势,目前国内养老金市场化投资无论是在考核还是投资理念上都趋于短期化,不利于基金的保值增值,应借鉴国际经验通过创新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养老金产品等方式进行长周期投资,克服短期资产波动和流动性低等风险以获取长期风险溢价。二是要适当扩大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投资范围,应考虑进一步将其他一些投资品种,如非公开定向债务工具(PPN)、同业存单、港股通、资产证券化等纳入年金投资范围。

尤为重要的是不可忽视第三支柱资金的配置。

报告预测,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附属功能将为资产管理行业注入新鲜血液。据预测,第三支柱全面落地后每年增量规模约2000亿元,与保险产品、公募基金和银行理财总体量相比仍然很小,但是养老金第三支柱对于资管行业的影响不容忽略。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指出:“保险资金是大资金,长资金,持续稳定的资金,大量去投资跟医养健相关的产业或者服务业。这种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内涵和外延的丰富性就扩大了,对延长保险业的产业链是有益的。这就决定了保险机构在负债端通过各类的保险产品,给大家提供医养健等领域的风险保障和服务上的便利,通过资产端、通过投资,对养老产业,养老服务业的投资,加强民生建设。”

曹德云建议,各类金融机构要在组织形式、产品以及交易方式等方面加强创新与合作。产融之间、保险业内都要协调配合,发挥各自专长,取长补短,更有利于养老金融的建设。

建信养老总裁冯丽英则呼吁扩大养老金的投资范围,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逐步放开港口市场的投资,鼓励研发资产证券化产品和REITs产品等多类型的养老金产品。希望所有的养老金产品能够根据个人投资者不同的风险偏好做好相应的匹配,创新研发多样性的养老金产品,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的客户,以及不同风险偏好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将养老金产品纳入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产品库,将销售对象从机构客户扩大到个人客户,丰富个人的投资选择,同时做好投资者的教育工作。

优化养老金融产品开发

在扩大长期资金投资范围同时,现有的养老服务金融产品创新性不足,养老金产品丰富但同质化严重。专家建议,充分挖掘不同群体的养老金融潜在需求,不断加强养老金融理论研究和产品创新,将产品目标导向明确指向通过增加老年收入进而提高其老年生活品质上来。

董克用提出,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养老产业融资效率,一是明确养老产业发展方向,提高融资效率方面,相关部门宜承接相应职责,出台专门针对“医养结合”的产业政策,并联合其他部门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提供相应的财政、税收、土地、准入等方面的政策,促进以老年人健康为中心的医养结合型机构的发展;另一方面,国家在鼓励养老企业用股权、收益权、应收账款等进行质押贷款的同时,要积极鼓励成立产业基金。在防止多层基金嵌套、降低基金投资风险基础上,降低养老产业基金进入门槛,以基金的手段推动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梁艳红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