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

公共艺术塑造“巴山巴水•巴人巴风”

2018-10-23 18:15  收藏投资导刊

10月21日,由中共巴中市委、巴中市人民政府、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主办的“第六届巴人文化艺术节——中国巴中‘巴山巴水•巴人巴风’雕塑征集活动暨巴中市城市雕塑及公共艺术作品主题评审颁奖典礼”在四川省巴中市举行。

20余件精彩的城市公共雕塑小稿在巴中规划馆广场集体亮相,广场两边展板中的雕塑方案呈现出艺术家们的独具匠心,它们皆来自这次“中国(巴中)巴山巴水·巴人巴风雕塑征集活动”,视觉造型的多样性呈现出城市的历史文脉,艺术家们以自己最擅长的方式,为城市当下和未来的文化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

▲活动现场

针对城市空间创新,举办雕塑与公共艺术方案征集活动是国际上近数十年来一种重要的城市美学营销和推广方式。此次展出的雕塑作品和方案,即是针对四川省巴中经济开发区的新区的空间美学布局和环境文化品质需要,进行文化定性和主题预设,有针对性地广泛汇集智慧,共同为巴中经开区的空间品质建设探寻最佳路径。

▲合影

▲活动现场

据了解,本次活动从7月中旬开始征稿动员,在整个公共艺术及雕塑界,引起强烈反响。征稿采取邀请名家和社会广泛征集相结合的两条腿走路的办法,既保证高水平的征稿底线、又确保广泛的参与度,扩大社会影响力,获取更多好方案。

策划团队在策划人马钦忠教授带领下,征集方案近千件。投稿者有来自我国广大地区数百位艺术家、教师、艺术机构、艺术专业博士生、硕士生及在校学生;还有来自意大利、法国、英国、伊朗、塞尔维亚、韩国等国艺术家。方案体现出专业水准和专业精神。

▲本次活动策展人马钦忠教授(左)与艺术家黄善武(右)

以华东师范大学当代艺术中心主任、上海当代艺术院院长韦天瑜,华东师范大学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教授、上海当代艺术院副院长马钦忠,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研究员、四川雕塑学会名誉会长朱成,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秦璞,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雕塑系前主任林国耀等专家组成的评审会,经过四轮评审,首先从1000余件作品中选出126件方案,再从126件中选出50件,然后从50件中选出34件,最终轮选出20件入围方案并确定有关修改意见。

▲李雄 《后羿射日》

▲黄善武《山止川行》

李雄 《后羿射日》、黄善武 《山止川行》获得最佳设计方案;沙克玛·热夏提《觉醒Biydar系列》、吴爽《巴山情—芦笙》、贺诚《来自巴中的邮票》获得优秀创意方案;Georgi Georgive《巴山》、蔡咏麟《巴人传奇》、李峰《山水情》、刘国栋《骑士》、张健《欢乐时光》获得优秀设计方案;李增恒《巴人巴舟》、欧华星《明月光》、郑晓辉《如是我梦》、曹智勇《当阳魂》、闫坤《巴山秋月》、庄乾梅、刘成章《米仓神兵》、倪剑波《巴山魂》、刘奉霖、陈渝《廪君和盐水女神》、张音亮《历史足迹》、龙巍《巴山.巴水.巴人A》获得入围优秀方案。

▲沙克玛·热夏提《觉醒Biydar系列》

▲吴爽《巴山情——芦笙》

▲贺诚《来自巴中的邮票》

根据本次活动的征稿要求,结合参赛作者在雕塑专业语言上的运用和对巴中地方文化的诠释,经过评审专家严格评审决定,本次征稿活动中最佳创意奖空缺,入围作品数量不变,名额向下顺延。

▲特邀艺术家 韦天瑜《魂系青丝,情断巴中》

▲特邀艺术家 焦兴涛《峰》

▲刘国栋 《骑士》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性格,而城市独特的人文和风土人情也会为艺术家提供灵感,吸引他们为其开展创作。那么,公共雕塑怎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城市特点,与城市发展相融合?艺术家们普遍认为,首先要从地域文化出发,深入地挖掘历史素材作为元素进行创作,另外,我们面对的是当下生活,怀着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希望和憧憬,因此,对当代文化资源的挖掘也是需要关注的。

▲李增恒 《巴人巴舟》

▲张健 《欢乐时光》

▲郑晓辉《如是我梦》

▲特邀艺术家 秦璞《生命图腾之树》

据马钦忠介绍,此次评选的关注点,不是比雕塑能力,不是比技术,更不是比土与洋。比的是:什么样的方案更适合巴中地区需要,什么样的作品可以满足巴中经开区的空间特点,什么样的作品方案实施经济、安全环保,什么样的作品更恰当地诠释巴中这个特定场所的文脉系统。无形中也对这个问题给出了回答。

▲李峰《山水情》

▲倪剑波《巴山魂》

▲曹智勇 《当阳魂》

10月22日上午,还举行了学术研讨会,专家们对地域性、在地性与当代艺术塑城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责任编辑:徐可芒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