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长期困扰着诸多实体企业。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在江苏与广东等地调研时发现,多家银行陆续推出了基于线上的供应链金融产品,由于地域与行业的不同,产品各有特色。依托各银行开展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一些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已有效降低。
目前主流的供应链金融产品虽然不是纯粹的核心企业信用,但依然绕不开核心企业的信用支撑。业内人士指出,供应链金融有助于为上游企业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对中小企业盘活应收账款资产、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与服务实体经济有重要意义,但仍存如何确认在上下游间交易的真实性、防止贷款企业挪用贷款资金、企业经营不稳可能导致的信用风险等问题。未来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供应链金融将不断创新,有望成为新蓝海。
“链”上企业的资金难题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常州调研时,金石机器人常州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金石坦言:“眼看有订单,但却因为资金垫付压力太大而不能接、不敢接。在机器人行业,通行付款方式是买方签订合同后只预付30%,剩下60%和10%分别等设备安装、使用一年后才付。”
刘金石对记者说:“按照传统的信贷如订单融资,需要客户做保,银行才能放款。而客户往往并不愿意为供应商作保,或中间存在繁杂的手续,从而导致企业融资不畅,生存压力倍增。”
主营建筑材料的常州强龙富安建材有限公司也存在着同样的苦恼,公司董事长路建卫对记者诉苦说:“平常货款到年底30%-40%还收不回来。过去账期3个月,如果再给一张6个月的银行承兑汇票,实际上账期有9个月;贷款利率起码10%以上,我们可用于抵押的固定资产不多,有时还需要求助民间借贷融资。”
业内人士表示,传统的信贷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发挥效用。供应链金融产生的背景是融资的结构性分化,基于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资金缺口的情况,供应链金融因此应运而生。
联讯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指出,对银行来说,大企业资质好,偿还能力强,许多银行都竞争大企业的业务,银行的盈利空间有限;对企业来说,大企业授信容易,可能会过度负债。而中小企业经营时间短、财务信息披露程度不足,很难提供合格的抵押品,总体来看资质不足,难以获得银行授信。
李奇霖说:“整体来看,大企业授信过度,产能过剩;中小企业缺少融资,发展艰难。这种模式对银行、企业和全社会的效益来说都有一定弊端。”
开启万亿级市场空间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末,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余额达到13.48万亿元,比2016年增长8.5%。分析人士表示,如何盘活这般体量的资金,从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便是当今众多金融机构所需解决的问题。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0年,国内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有望接近15万亿元。中泰证券预计,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达18.18万亿元。而易宝研究院则认为,供应链金融在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增长率超过25%。受监管政策影响,互联网金融C端业务受到冲击,B端有望爆发。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或将达27万亿左右。
目前,不仅中、农、工、建等四大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行,以及浙商银行、江苏银行等中小银行也都在积极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多家银行陆续推出了基于线上的供应链金融产品,由于地域与行业的不同,产品各有特色。值得注意的是,依托各银行开展的供应链金融平台,诸多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已有效降低。
浙商银行通过企业调研,推出池化融资平台、应收款链平台和易企银平台三大平台。浙商银行公司银行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应收款链平台上,企业可以办理应收款的签发、承兑、支付、转让、质押、兑付等业务,提前变现应收款或实现无障碍流转,从而让企业敢接大单、无惧应收款账期。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江苏大型民营钢铁企业永钢集团看到,近年来由于产品的升级优化,产生了大量过去不曾有的应收账款。但在浙商银行帮助下,永钢集团盘活了应收账款,实现了多渠道、多样化融资,优化了财务报表。
永钢集团副总裁吴毅介绍,该集团通过浙商银行的平台,盘活企业账面上持有的大型央企应收账款,进而用于支付永钢对上游的欠款,帮助上游焦炭、煤炭企业等资金面承受压力较大的群体,实现在浙商银行授信体系内的提前变现,获得相对低成本的融资。
在应收款链平台推出近一年时间,截至今年8月末,浙商银行帮助企业搭建平台830个,用户突破3000余户,累计签发应收款610多亿元。
而光大银行阳光融e链保理业务则是联合TCL集团旗下简单汇平台开展合作。在该平台上,TCL作为供应链核心企业,开发了简单汇平台独有的“金单”,其在平台上可拆、可转、可融。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可凭借“金单”,在简单汇平台上便捷地进行账款支付、融资等操作。截至今年8月31日,简单汇上的注册企业达到了8400家,超过95%的企业都是中小微企业。
光大银行贸易金融部融资中心处长田华表示,通过运用阳光融e链等产品,全流程在线操作、可视、深度嵌入交易过程,并提高安全与风控,将有效缓解该情形。并且产业链上的一级、二级,甚至四级、五级供应商均可共享信用,从而共赢。
数据显示,光大银行“阳光融e链”自上线以来,与共计30余家核心企业开展合作,为其上下游企业提供超百亿元融资,累计发票转让近万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