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研究员同行聚会都在大倒苦水。很多研究所将来可能要‘血拼’佣金了,我们就得更加卖力去讨好那些大客户。”供职于北京某大型券商研究所的金融行业分析师张林(化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事实上,券商研究领域正在发生的这些变化,让不少业内人士感到有些迷茫。无论是新入行的研究员抑或是首席分析师,甚至各家研究所及券商管理层都在重新思考:未来卖方研究将会走向何方。
服务收缩成定局
“一个明显的转变就是我们对私募的服务在收缩。”北京某大型券商的研究员小刘(化名)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这部分客户给证券公司创造的佣金收益较为有限。某券商研究所负责人亦指出,分析师薪酬不断上涨,导致券商在研究上的投入水涨船高。但作为商业机构,不论是公司股东还是管理层,都不愿意看到成本如此高的一群人,将过半精力花在难以带来佣金收入的客户上。
与此同时,卖方研究机构对于公募的佣金派点的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从9月份的数据来看,各家分析师拉佣金的激烈程度加剧了,毕竟市场上分析师还是那么多,但是服务的范围缩减了。”小刘称。
佣金竞争的加剧,人员精简被提上各家研究所的议程。同样供职于北京某大型券商研究所的非银行业分析师刘力(化名)表示:“我们有部分人可能要被‘去产能’了,证券研究行业原本就是个‘产能过剩’的行业,因为研究所本身依靠卖研报和佣金分仓其实盈利有限。”
据知情人士透露,过去一个研究团队通常是一位首席配备7名左右的助手,如今不少团队已在考虑改为“一首席三助手”的精简编制,此前为了增加团队知名度而扩招的销售型研究员,或许将首先考虑转型。
另一方面,对行业主题分析师来说,冷门行业研究团队的整合合并已经箭在弦上了。“现在已经有团队在合并了,同时还有裁员和分流。”前述券商研究所负责人指出,由于部分行业在二级市场投资中属于冷门标的,对于卖方来说研究的价值不高,因此预计未来研究所将会相对较快地做这方面的调整。但是在那些能挣佣金的方向上,估计券商仍会坚持投入一段时间。
功能化重构
值得关注的是,券商研究所考核标准的变化正在悄悄酝酿。
有券商研究资深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预计未来佣金派点和内部服务将成为主要考核指标,考核规则也将更加细化。而考核标准转为单纯的“效益导向”后,行业定价主导权预计将更多地回归券商研究所手上。
近些年确有一些中小券商通过高薪聘请明星分析师等方式一举成名,获得了不错的佣金收入,但同时也将分析师薪酬推得水涨船高。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认为,当前,券商通过高薪聘请明星分析师实现佣金快速增长的模式依然存疑,一是整个佣金规模有限,在蛋糕只有这么大的前提下,想进一步实现弯道超车的难度增加;二是竞争越激烈,龙头效应越明显,其他券商想打破这一格局的难度在增加;三是一旦高薪聘请的明星分析师整体支出过大,难以覆盖佣金收入时,将会给研究所带来亏损。
潘向东表示,除了外部聘请之外,研究所自身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引进、培训、考核和激励体系,逐步构建自我培养与外部引入相结合的人才建设机制,才是券商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当然这个过程中,明星分析师的议价权将会被削弱,平台本身就更加重要,分析师的薪酬天花板也会降低。有助于分析师将更多精力放在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研究报告方面,实现研究创造价值,更好地为客户和市场服务。
另一方面,随着考核指标的构成发生变化,券商研究未来或将逐渐加强对于内部服务部分,即从主要依赖卖方服务,开始逐渐转型为公司的投行、资管、私募子公司等部门提供更多服务。
此前,平安证券总经理何之江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上半年,平安证券把投研单独划分为一个新的板块,并进行了功能化的重构。他指出,投研应该放在最先的位置,因为它要为其他业务板块提供支持。目前,大部分证券公司的投研服务集中在卖方市场,而卖方最看重的是个体价值判断。证券公司本质是中介机构,不仅服务投资人,也服务融资人。基于此,平安证券的投研板块在功能上增加了买方研究,主要服务内部业务板块以及提升获客品质。
这一趋势并非平安证券独有,中国证券报记者此前在进行券商私募股权机构调研时了解到,几乎所有的券商私募股权机构,都曾向公司研究所申请研究协助,帮助深入分析判断拟投资标的的行业景气和公司质地,这也成了券商私募股权机构相对于其他社会化私募的一大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