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济不应过分悲观
中国证券报:后续国内经济走势如何看,未来哪些产业将有不错的表现?
刘东亮:对未来经济也不应过分悲观,首先是基建或将迎来企稳窗口,随着下半年地方专项债发行的提速,地方政府财政约束有所改善,预计将对基建带来支撑,四季度后基建回落态势有望出现改善;地产投资也可积极看待,尽管当前地产环境不宽松,但开发商普遍存在加快流转意愿,考虑到去年和今年开发商拿地情况并不差,因此预计地产新开工和建安仍会维持相对乐观;消费受到个税减免和抵扣政策落地的激励,有望出现边际改善。因此,2019年宏观经济预计有阶段性企稳的机会。
谢亚轩:在去杠杆目标达成前,国内经济可能仍将在长周期的底部徘徊。与此同时,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居民消费需求在三大需求中保持稳定增长的可能性最高。因此,与消费需求相关的产业可能将表现更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大众消费品行业的发展,而个税综合改革等对消费升级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也将逐步显现。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获得更多政策和资源的支持,这些产业未来也将有不错的表现。
资产配置防御为主
中国证券报:当前大类资产配置有何意见和建议?
刘东亮:2018年以来,国内大类资产呈现出股弱债强的特点,风险偏好下降对风险资产不利,对固收利好。短期而言,我认为风险偏好仍将维持低位,对权益资产仍应谨慎处理,对固收类资产可以看得更积极些。
从中期来看,风险偏好的拐点需要以下条件的达成,一是国际贸易形势的回暖;二是国内对实体经济融资出现放量,今年余下时间放量的可能性较小,需要寄希望于明年;三是超出市场预期的改革措施的推出。上述条件达成任何一个,都会比较明显的提振风险偏好,从而引发股债轮动。
谢亚轩:美联储加息进入中后期,美国货币政策外溢产生的负面冲击日渐升级,新兴市场资产价格所受压力逐步上升。而未来全球经济共振下行的可能性较高,这意味着美国股市大幅回调的风险也在上升,这将进一步加剧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股债汇资产价格下跌的风险。因此,当前大类资产配置应以防御为主,黄金、国债以及避险货币均可以考虑。对于A股市场而言,由于前期大幅下跌,相对于全球股票市场,A股价值优势已经具备,待政策底信号得到经济数据验证后,A股配置价值将得到部分资金的青睐。
赵伟:短期来看,中美利差变化或对国内债市交易行为产生干扰;猪肉和原油价格上涨,进一步推升通胀预期,进而对债市表现形成一定压制。即使考虑地方债供给压力减弱、降准等因素,利率债短期仍有震荡调整压力。中期来看,转型框架下的政策维稳,并非走刺激老路、更加注重结构性发力,信用收缩滞后效应的显现,使经济基本面仍对债市形成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