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讯(记者 陈莹莹)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东方)总裁邓智毅11月1日在“2018中国金融年度论坛”间隙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整个资本市场,“政策底”已经可见,“市场底”可能会有变化。在此市场环境下,寻找有救助价值的上市公司是AMC(资产管理公司)的职责所在,也有潜在的市场机会。“今年以来,我们债转股规模达44亿元,接下来将探索通过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方式,纾解部分企业的短期流动性困境。”
邓智毅还预计,未来3年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可能稳中有升,房地产领域的不良资产同样值得关注。
研究与地方政府合作设立纾困基金
中国证券报:当前各方关注民营上市公司的股票质押风险、债务违约风险等,作为拥有丰富不良处置经验的AMC,将如何助力民企风险化解?
邓智毅:虽然当前金融市场出现动荡,但从中长期看,中国资本市场一定会迎来大发展,这是大势所趋。备受各方关注的民企风险主要是受外部环境拖累,相当一部分民企的困难是暂时的。作为AMC,寻找有救助价值的上市公司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将这些企业分类评估后,还是可以发现价值和机会的。尤其是那些由于大股东股票质押后暂时出现困难、但经营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的民营企业。
中国证券报:目前哪类企业是中国东方重点关注的标的?
邓智毅:我们主要关注两类行业。一类是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不大的,与百姓消费生活息息相关的抗周期行业;另一类是暂时遇到流动性困难的新兴企业、科创企业。
在参与纾解民企风险化解过程中,我们坚持几个大的原则。一是企业底层资产必须是真实的,押品必须足够;二是坚持“一企一策”,提供良性救助方案;三是大力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立足地方实际,研究设立纾困基金。
实际上,我们有些地方分公司已经进入了资金投放期、资产重组期,总公司层面还需要根据地方政府给予的企业名单进行筛选和梳理。
另外,中国东方积极探索通过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方式,纾解部分企业的短期流动性困境。目前已有成功实践并在扩大成果,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落地44亿元,不良资产证券化14亿元,参股的宁波、苏州等多家地方AMC运营良好。截至今年三季度,中国东方当年新增不良资产业务投放达1061亿元。
未来3年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稳中有升
中国证券报: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对于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结构带来哪些变化?AMC如何通过业务创新来应对这些变化?
邓智毅:根据我们掌握的数据分析,目前主要有三个变化。一是不良资产分布的行业由分散转向集中,如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的不良贷款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当前,房地产领域的不良资产同样值得关注。如上半年,个别国有大行房地产贷款不良率明显增高,占新增不良贷款的比例接近9%;二是不良资产的分布区域从东南沿海向内陆转移。如2018年以来,东北地区不良贷款增长较快,中西部地区能源驱动型省份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较高的省份,在去产能过程中行业将面临洗牌,不良贷款风险可能出现小规模持续性增长;三是银行关注类贷款迁徙为不良贷款压力陡增。2018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96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86%;关注类贷款3.42万亿元,占比3.24%。关注类贷款是考察银行潜在风险的重要指标,按一般20%-40%的不良转换率,这个数字可能也不会太小。个人认为,中长期看,未来3年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可能稳中有升。这是宏观方面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以及微观方面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滞后和强监管下隐性不良资产的阳光化,双重因素的叠加影响。
根据中国东方近年的创新实践,我觉得可通过三方面举措予以应对。一是从行业角度,共建不良资产行业生态圈,中国东方积极参与筹建或参股地方AMC,并成功举办2018AMC高峰论坛,发起AMC50人常态化论坛,共享处置优势,共构业务新模式,综合运用债务重组、资产重组、并购重组、债转股等多种手段,帮助问题企业化解风险,防范个体风险升级演化为区域性金融风险,实现多方共赢。二是从模式角度,传统的“三打”处置模式,即“打折、打包、打官司”,已无法完全适应新时期的市场需求,亟需转型升级为“三重模式”,即通过“重组、重整、重构”,实现企业重生。三是从技术角度,包括互联网+不良资产、基金化、债+股、多金融工具协同等处置技术创新。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接下来的不良资产的量、价趋势?
邓智毅:根据中国东方获悉的数据初步统计分析,今年上半年金融机构推包470余个,本金合计2944亿元,同比增长73%;中国东方参与并尽调2100亿元,已成交项目的平均对价47.8%。三季度收到的公开市场信息推包359个,本金合计2207.6亿元;中国东方参与尽调1746.3亿元,已成交项目的平均对价为40.2%。总体看,金融不良资产包市场呈现量升价跌趋势,且流拍率显著增加。个人判断,主因是市场主体逐渐回归理性,一是多重因素影响不良资产持续增长,以及自身处置难度加大,出货更加果决;二是AMC前期收购成本及二次不良风险隐现带来的经营压力,接盘更加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