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

三季度业务多线萎缩 券商强者恒强趋势明显

2018-11-06 07:38  中国证券报

市场低迷,业务基本面持续缩紧,刚刚出炉的券商三季度业绩差强人意。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券商股三季报业绩发现,券商业绩萎缩明显,各项业务纷纷下滑。与此同时,券商之间的分化差距愈发明显,强者恒强的逻辑进一步强化。

券商多业务萎缩

券商三季报业绩愁云惨淡。中国证券报记者通过数据梳理发现,32家上市券商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70.80亿元,同比下滑33.06%,尤其是今年第三季度,券商业绩下滑持续加速,同比下滑49.9%。分业务来看,资管业务成为券商业绩中少有的稳定点,同比增长接近6%。自营业务收入占比与上半年基本持平,被动“回归”第一大收入来源。

资本中介业务和投行业务下降较为明显。利息净收入同比下滑31.24%,降幅与上半年基本持平。国泰君安前三季利息净收入最高,达到38.62亿元,海通证券紧随其后为34.69亿元。总计有13家券商利息净收入为负数,总计亏损总额43.24亿元。相较去年同期9家券商亏损的25.52亿元增长17.72亿元。

海通证券认为,资本中介业务规模的下滑是利息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两融余额8227亿元,较2017年末下降20%。同时三季度末股票质押未解押市值余额达4.53万亿元,较2017年末增加11%。受减持新规、股票质押新规、资金成本上升及券商主动控制风险等因素影响,股票质押规模增速显著放缓,考虑到其中有一部分市值增长来自于保证金的补充,预计券商实际融出规模有所压缩。

投行业务收入同比大幅下滑29.61%,降幅较上半年扩大。投行手续费净收入出现同比下滑的券商达29家,占比91%。下滑幅度超过20%的有23家,其中下滑幅度超过50%的有6家。有5家券商前三季度证券承销业务净收入不足1亿元。

海通证券表示,IPO审核趋严,发行节奏放缓,被否率仍维持高位。投行系列新政下,再融资规模收缩等原因导致券商投行业务全面收缩,但是前三季度债券承销规模同比增加18%。

头部效应强化

分析人士指出,从统计数据上看,2018年前三季度上市券商实现营业收入1718亿元,同比减少13%。大型券商表现相对出色一些,华泰证券、中信证券、申万宏源等业绩下滑幅度相对较小。而中小型券商业绩下滑明显加速,太平洋证券前三季度累计亏损1.77亿元。

行业市场集中度逐步提升。中银国际证券指出,在行业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正是市场集中度快速提升的时期,11家A股上市大券商(分别是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申万宏源、招商证券、中信建投、中国银河、光大证券、国信证券)的归母净利润的市占率已经由2015年的72%提升至2018年前三季度的82%。

从一些单项业务来看,券商行业的马太效应更明显。前三季度,上市券商证券承销业务净收入累计达到193.54亿元。其中只有6家超过10亿元,第一名中信证券的24.29亿元占到整个市场比例超过12%。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方面,中信证券也以129.05亿元的总额遥遥领先,为第二名广发证券的两倍还多。

“行业的集中是必然的,我们近期刚刚布局了一些头部券商,随着行业的演变,这些券商将进化成为综合性金融集团,估值方式不能以简单的券商看待。”上海一家私募投资总监对记者表示。

“随着监管层集中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券商股估值触底回升,但是目前板块估值仍然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行业平均PB仅有1.26倍,”中银国际分析师王维逸指出:“在政策的支撑下,券商估值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同时强Beta属性又使得券商股在反弹时具备较强的动力,进可攻退可守,推荐业绩大幅领先同时享有政策红利的龙头券商股。”

责任编辑:梁艳红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