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份,证券公司的融资规模已达到5711.1亿元。
今年,券商纷纷将目光投向债券融资,为公司“补血”。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11月6日,今年至少有60家券商进行过融资活动,募资总额达5711.1亿元。其中,发行各类债券包括证券公司债、证券公司次级债、短期融资债、可转债,共计募资5458.4亿元,占比95.6%。
同时,短期融资债这一融资方式同比增幅最大,发行金额同比增长357.69%。开始受券商青睐。而由于增发配股等渠道受限,股权融资规模不及去年同期。
短期融资债
发行规模骤增357.69%
截至2018年11月6日,券商共发债5458.4亿元,其中包括证券公司债3129亿元、证券次级债1089.4亿元、短期融资债1190亿元、可转债50亿元;股权融资共252.7亿元,其中包括IPO110.62亿元、定增142.08亿元。其中,证券公司债的发行金额占比最高,达54.79%;短期融资债这一融资方式同比增幅最大,发行金额同比增长357.69%。
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46家券商共发行证券公司债(包括公开发行公司债券、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证券公司短期公司债券)135只,发行额度高达3129亿元,占券商融资总额54.79%。不过,记者发现,今年以来证券公司债在券商的融资渠道中的占比下滑明显,与此同时,公司债的整体融资金额也在持续下滑。
具体来看,招商证券公司债发行规模最高,达341.1亿元;紧随其后的是广发证券和光大证券,分别达254亿元和246亿元;发行公司债规模在200亿元以上还有中信证券,为220亿元。
次级债也十分受券商青睐,其优势在于可以计入资本,增强资本金充足率。券商为提升净资本,次级债成为券商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
今年年内,券商发行次级债的规模也有所下滑。截至11月6日,共有32家券商发行次级债共计56只,发行规模达1089.4亿元。申万宏源的发行规模在年内排第一,达到153亿元;其次是中国银河证券,为145亿元;财通证券和安信证券并列第三,均为80亿元。
而去年受政策鼓励和转股后补充净资本等优势因素成为新宠的可转债年内遇冷。今年3月份,长江证券发行了可转换公司债券“长证转债”,发行规模为50亿元,成为年内唯一一家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券商。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4年底《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开始实施,短期融资债持续火爆。今年年内的券商短期融资债发行规模骤增357.69%。据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年内共有10家券商成功发行合计1190亿元规模的短期融资债,而去年同期短期融资债发行规模仅260亿元。
年内完成短期融资债发行的10家券商分别是:渤海证券、财通证券、东方证券、光大证券、国泰君安、国信证券、国元证券、华龙证券、招商证券、中信证券。其中,中信证券完成短期融资券最多,共9只,筹集资金达330亿元。
年内5家券商通过IPO
融资111亿元
近几年随着IPO常态化不断形成,券商排队上市的热情逐渐高涨,尤其是今年,券商冲刺IPO提速,年内已有5家券商成功上市。另一方面,回顾今年年初,新三板挂牌券商数量达到历史最高点,有7家,分别是华龙证券、湘财证券、南京证券、开源证券、联讯证券、东海证券以及国都证券,其中大部分新三板挂牌券商正不断地向A股IPO发起“冲击”,目前新三板挂牌券商数量仅有3家。不难看出,股权增资成为券商又一热门渠道。
就今年情况而言,上市券商股权融资共252.7亿元,其中包括IPO110.62亿元、定增142.08亿元。
从IPO方面来看,5家券商正式登陆A股,分别是华西证券、南京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天风证券和长城证券,IPO合计募资净额为110.62亿元。
另外,因政策和市场因素等变化,今年券商在定增和配资方面发行较少。其中,已完成定增项目的上市券商仅有华泰证券,募资规模为142.08亿元。
华泰证券在今年8月4日宣布以发行价格为13.05元/股的合计142亿元定增认购完毕,阿里巴巴、苏宁易购等六家机构投资者成功入股。其中,阿里巴巴以35亿元获配2.68亿股,荣升华泰证券第六大股东,彼时引起市场上的广泛关注。
此外,海通证券、广发证券和兴业证券也在定增的排队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