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像今天席卷全国的寒流一样冰冷!
11月6日,在已公布10月营收数据的41家券商中,仅有7家券商营业收入环比实现正增长。今年以来,93家拥有保荐资质的券商中,有54家券商IPO 主承销业务颗粒无收。
冬天来了,券商研究所也开启了过冬模式。近日中证君(ID:xhszzb)获悉,某“中字头”券商研究所将要裁员15人左右。
行业内的研究员似乎早已感知到凉意,近来常常大倒苦水。
北京某头部券商研究所研究员小刘:
今年公司研究部传言要末位淘汰5人。我们从上周起,要每周提交工作量考核表,主要考核电话交流、当面路演、委托课题、调研、会议沙龙、对内服务、报告数量等方面,这在以前都是没有过的现象。
研究所通常按覆盖标的数量来招人,每人负责20-30只个股。我们研究所大概有90个研究员,加上销售、后台一共有170人。每年淘汰5人的话,压力还是很大的。
听说公司投行部也有裁员的意向,之前IPO提速的时候招多了,现在需要缩编。艰难时期的应对政策,适者生存,整个行业应该都是类似的吧。
华东某老字号券商研究所研究员小张:
前段时间我们研究所强调研究要复归本位,对分析师的要求陡然提高。尤其是对重点公司要全覆盖,研究所也正在制定重点公司的覆盖制度以及中小公司、海外公司和新股的研究制度。
公司目前要求,每位工作满一年以上的分析师必须覆盖研究8-12家公司(不许低、不许超,银行等大市值公司数量少的行业除外,沪深300公司必须覆盖),新入行不到一年的分析师要求覆盖研究4家公司,达不到要求的将被扣分。
助理级的分析师在完成公司覆盖后,其研报经过研究所产品管理委员会答辩后,才可以外出路演。
不止研究所,不少中小券商的所有业务条线都已经开启 “战略收缩”模式。
北京某中小券商员工小李:
今年公司裁员加辞职的有100多人。主要是公司项目很少,业务人员的工资水平主要靠业绩收入,没有项目就没有业绩,因此很多人选择主动离职,有的团队负责人辞职后,整个团队的人也就辞职了,有的是团队的人都走光了,负责人觉得没意思也只好选择离职。当然,被公司主动裁员的也不在少数。
南方某中小券商员工小王:
最近公司开始变相裁员,闹得人心惶惶,每个业务部门拿出30%的人员名单放进人力资源池,说白了就是降工资。今年以来,业务大幅萎缩,公司也没有直接裁员,只是下调一部分工资,好多同事觉得干不下去,就自己辞职走了。
更有某券商员工在网上社区悲怆地表示:
甚至有萌生退意的投行员工,打算跳槽会计师事务所……
由于三季报并无薪酬信息披露,中证君根据今年半年报和2017年中报、年报数据对比发现,券商行业的薪酬总额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今年的A股市场,优质IPO项目稀缺,券商投行业务竞争加剧,大券商项目资源优势明显,部分中小券商竞争难度加大。2017年再融资新规的发布,从定价、规模、间隔期等方面对非公开发行的模式进行调整和限制,导致再融资规模骤减。并购重组受二级市场影响也不甚理想。而外资的悄然入场,也为券商行业激烈的角逐增加了未知因素。
此外,资管新规之下,券商的资管业务受到限制,而监管层鼓励的股权、债权、ABS目前市场发展空间有限。受二级市场影响,券商的股票质押业务也为券商带来了较大风险。
在此背景之下的券商行业,不管是传统的经纪业务,还是投行业务、资管、股票质押等,几乎所有业务条线的收益都不如人意。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前三季度34家上市券商营业收入合计1845.50亿元,同比下降12.48%;合计净利润为499.89亿元,同比下降32.84%。
截至记者6日发稿时,已公布10月份营收数据的41家券商中,剔除掉今年10月刚刚上市的长城证券和天风证券后,仅有7家券商营业收入环比实现正增长,9家券商的净利润环比实现净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