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28家上市银行三季报日前披露完毕。证券时报记者调查发现,今年第三季度,银行资本补充需求依然迫切。信贷投放叠加存量非标回表、加之今年年底资本新规过渡期结束带来的资本消耗加大,商业银行正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优先股等方式多渠道“补血”。
密集发行二级资本债
二级资本债是银行补充二级资本相对有效的方式。过去数月,多家商业银行密集公布相关发行计划。9月20日,建设银行发行该行今年第一期二级资本债,规模为430亿元;中国银行在9月3日、10月9日发行该行今年第一、二期二级资本债,规模均为400亿元;还有浦发银行先后在9月5日、9月14日分别发行今年第一期、二期二级资本债,规模均为200亿元;中信银行在9月11日和10月中旬发行了第一、二期二级资本债300亿元、200亿元。
千亿优先股募资也相继发布。8月30日,工商银行发行境内外优先股总数不超过10亿股,总金额不超过等额人民币1000亿元。10月29日,中国银行公告称,发行境内外优先股总数不超过12亿股,总金额不超过等额人民币 1200 亿元。9月7日,贵阳银行非公开发行5000万优先股、计划融资不超50亿元。
此外,农业银行1000亿元定增预案已于上半年末完成募资。9月初,华夏银行公告定增预案,拟向首钢集团、国网英大及京投公司定向发行股票不超25.65亿股,募资不超292亿元,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公司的核心一级资本。
需探索低资本耗用方式
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显示,整体上看,今年第三季度上市银行资本充足性有所回升。
东方金诚数据显示,9月末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值分别为13.57%和10.12%,环比6月末分别提升0.23和0.03个百分点。其中,所有国有大行、部分股份制银行资本充足率及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有不同程度回升,而城商行及农商行整体有所回落。截至9月末,各类型银行资本充足率从大到小分别为:农商行(14.95%)、国有大行(14.85%)、城商行(12.80%)、股份制银行(12.69%);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大到小分别为:国有大行(11.83%)、农商行(11.40%)、股份制银行(9.25%)、城商行(9.14%)。
东方金诚首席金融分析师徐承远认为,国有大行的资本充足性整体上改善明显,不过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资本充足性处于低位,面临较强资本约束,“考虑到当前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仍处于结构调整过程中,随着资产端向贷款集中,资本消耗亦将加速,资本补充压力将进一步显现。”
华东一家股份行资深业内人士建议,可从业务端逻辑和交易结构设计入手,探索更低资本耗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