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见

专家建议财政政策应更积极

2018-11-08 12:24  中国证券报   赵白执南

多位专家7日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季度宏观报告(2018年第三季度)媒体交流会”上表示,当前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需要宏观政策加以支持。其中,财政政策需要更加积极“开前门”,厘清地方隐性债务中的公益、准公益性质项目,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保障合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

经济形势错综复杂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而且不确定性在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CF40资深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表示。

从外部环境来看,CF40高级研究员张斌认为,全球经济景气度继续回落,日本、欧盟、巴西和俄罗斯等经济体制造业景气度都显著下降。全球贸易增速也有所回落,主要发达经济体中,美国、欧盟、日本出口增速均较二季度有所降低;主要新兴经济体的增速有所分化。

从内部来看,CF40成员、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表示,金融去杠杆之后对实体经济有一定滞后性影响,经济仍有一定下行压力。不过也要看到,有一些抵挡经济下行的力量在发挥作用。最近刚刚实施个人所得税上调,从历史规律来看,个税调整对未来2-3个月的个人消费有支撑作用。与此同时,财政边际发力也会对财政有关消费方面的支出有一定支撑。

张斌认为,财政政策需要更加积极,在承担调整压力的过程中“有担当”。其中,货币政策应当坚守不轻易干预外汇市场,为防范和应对金融市场动荡做好预案。

“不过,政策并非要走刺激的老路,只是收缩放缓一点、放平一点,不用额外增加新的刺激政策。”张斌强调。

财政政策积极“开前门”

伍戈认为,当下,中国的经济动能客观上讲还是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今年以来,房地产投资较有韧性,但基建投资下滑较快。

“下半年以来,稳投资系列政策信号不断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较快,对基建项目审批加快。”张斌表示,但是在众多积极因素影响下,基建投资仍然难有大的起色,资金来源仍然是突出问题。财政政策需要更加积极“开前门”,有必要适当增加财政赤字,为现金流不足以偿付本金和利息支出的有公共物品或者准公共物品特征的建设项目找到预算内资金来源。

在张承惠看来,“开前门”需要有配套措施,在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一是要增加地方政府投资决策的透明度,减少投资的盲目性,提高投资效益。二是要建立地方政府的信用评估系统,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约束。地方政府应该建立资产负债表,作为在市场上发债的评估依据。资产负债表的推出不能一蹴而就,要采取渐进式,也可以提前做一些研究、摸底工作。对于一些特别困难的地区,可以采取分账或其他办法来解决。但长远来看,仍要依靠市场机制发债,否则地方发债都靠中央政府信用是有问题的。三是应当发展地方政府债,包括国债的二级流通市场。 

另外,张承惠认为,积极财政政策除了要推进基建投资之外,还要加快健全社保体系建设,在社保体系中投入更大的政策资源。未来人口老龄化快速推进,财政压力会加大。“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快速老龄化时期,再过一二十年,中国会进入急速老龄化时期。换句话说,在进入急速老龄化时期之前,还有一二十年的时间窗口,不抓住这个时间窗口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未来面临的挑战会更大。”

责任编辑:吴芃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