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

我国食糖消费量稳中趋增

2018-11-12 08:27  中国证券报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糖料全产业链农业信息分析预警团队首席分析师马凯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食糖消费量稳中趋增,我国食糖市场仍呈现产不足需局面。

中国证券报:怎样看待当前白糖价格对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影响?

马凯:价格是供需关系的体现,也是实现资源均衡配置的重要手段。白糖价格对食糖产业链的影响是十分广泛的。自2017/2018榨季以来,受国际食糖价格低迷、国内市场信心不足等因素综合影响,国内食糖价格持续下行,目前已低于多数制糖企业成本线。受此影响,制糖企业经营困难,我国制糖行业在2015/2016、2016/2017两个榨季盈利后,于2017/2018榨季再度亏损。根据中国糖业协会数据统计显示,2017/2018榨季我国制糖行业亏损达19.2亿元。如果低迷的价格长期持续,制糖企业将持续亏损,势必将影响糖厂对糖料种植这一“第一车间”的投入力度,糖料收购价将面临下调压力,糖料款的兑付也将面临困难,进而对糖农的收益也将造成损害。

中国证券报:当前,白糖市场供应、终端需求两端整体上呈现怎样的变化?

马凯:当前,我国食糖市场仍呈现产不足需局面。从供给方面来看,我国食糖产量有周期性波动的规律,一般5年至6年为一个周期,从最近十个榨季来看,最高产量为2013/2014榨季的1332万吨,最低产量为2015/2016榨季的870万吨,刚结束的2017/2018榨季产量是1031万吨。总体来看,我国食糖产量基本维持在1000万吨上下。

从需求方面来看,受人口规模增加、城镇化快速推进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我国食糖消费量呈现稳中趋增态势。根据中国糖业协会数据统计显示,2017/2018榨季我国食糖消费量为1510万吨,同比增加20万吨。

从消费结构来看,我国食糖消费仍以工业消费为主,但近年来,工业消费与民用消费呈此消彼长的特点,2017/2018榨季,工业消费占比为58%,民用消费占比为42%。这主要是因为食糖在甜味剂食糖上受到淀粉糖的竞争,而在民用消费领域则较为稳定。

中国证券报:近年来,白糖进口方面是否发生变化?

马凯:讨论食糖进口首先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我国食糖产不足需,需要通过进口食糖来满足国内需求。二是由于国内外食糖价差的存在,导致国内食糖进口面临较大压力,存在过量进口风险。此前,大量低价进口糖涌入国内市场,一度对我国产业发展造成很大损害。在此背景下,在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组织的推动下,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调控食糖进口的规模和节奏。如2014年11月,商务部将配额外食糖纳入自动进口许可;2017年5月22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对进口食糖采取保障措施,实施期3年,对配额外进口糖加征关税;2018年7月,商务部取消了不适用保障措施国家(地区)名单,并于2018年8月1日开始实施。在上述政策措施的作用下,我国食糖进口的规模有所减少,2017/2018榨季食糖进口总量243万吨,比高峰期时的2014/2015榨季减少了238万吨,减少了将近一半,为49.5%。

中国证券报:怎样看待白糖“保险+期货”试点项目?

马凯:白糖“保险+期货”项目把金融创新和农产品市场特点结合起来,既符合国家农业政策调整和农产品市场调控的发展方向,又满足了金融公司和制糖企业等市场主体业务创新和发展的需求,同时还稳定了农民的收益预期。因此,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责任编辑:梁艳红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