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

一块牌照引发大转变 中小银行探路衍生品业务

2018-11-21 08:32  上海证券报   金嘉捷

在监管要求的倒逼之下,一直徘徊于金融衍生品市场门外的中小银行正竞相入场。

“以前一直没有专业团队操作,也没真正参与交易,现在申请到资质以后,我们也打算由浅入深开展业务,做大中间业务。”一家今年新获批金融衍生品资质的农商行管理层人士告诉记者。

今年发布的理财新规要求,商业银行发行结构性存款应当具备相应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迫于结构性存款的发行压力,中小银行开始紧急筹建团队、争取资质。而正是申请牌照的契机,让他们看到了衍生品市场的广阔蓝海,并重新定位这一业务。

从恐惧到平常心

“现在行里领导对衍生品业务资质申请很重视,我们内部前中后台之间的协调和工作推进都比较顺利。”一家正在申请业务资质的农商行衍生品交易主管告诉记者。

在以前,金融衍生品业务并不受“待见”。一方面,受制于客观条件,中小银行没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培养出经验丰富的衍生品交易团队;另一方面,主观意识上对于衍生品交易的风险恐惧,令其止步于市场门外。

在没有监管批准的资质、没有专业团队负责的情况下,中小银行通常会“借道”大行来开展衍生品相关业务,也就是与具有资质的国有行、股份行合作办理。

“所谓合作办理,也就是小行从大行拿一个衍生品的报价,但大行给的价格并不好,企业还不如直接找大行做,这块业务也就始终做不起来。”上述衍生品交易主管表示,这类业务通常是为企业进行外汇套期保值,但因为没有自己的专业团队操作,几乎无法获利。

但如今,监管牌照的硬性规定让中小银行重新审视衍生品业务。记者了解到,不少中小银行把衍生品交易职能从国际业务部调整到了金融市场部,由专业团队自主完成。

“大家逐渐认识到,衍生品交易并非洪水猛兽,实际操作也没有那么复杂,背后还有大量的客户需求存在。”前外资行中国金融市场业务负责人陈瑞辉如此表示。

走轻资产发展路径

一直以来,中小银行也希望能更少依赖传统借贷业务的路径,走出一条轻资产发展的道路。

“现在银行吸收存款成本很高,息差收窄,我们也想轻资产化发展,通过衍生品等一系列交易业务,扩大中间收入。”前述农商行的管理层人士向记者感慨道。

在一些地方企业“走出去”,以及人民币汇率波幅加剧的大背景下,企业在外汇市场上的套期保值需求增加。“现在对公金融的竞争压力也不小,如果能够提供全方位的一条龙综合金融服务,就可以增加和产业客户之间的黏性。”上述衍生品交易主管表示。

目前,银行参与较多的是银行间市场的汇率和利率衍生品交易。包括外汇远期、外汇掉期、利率互换等品种的交易市场已经较为成熟,未来更多品种推出在即。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日前公开表示,将探索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上市,帮助“一带一路”企业管理风险。

“中小行初期尝试会比较谨慎保守,从外汇远期等场内交易品种做起,因为这些业务对估值等各方面要求比较简单一些。等前中后台慢慢熟悉起来后,再接触期权等更复杂的品种。”上述交易主管表示。

目前,场外衍生品市场正在快速发展。中国期货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期货风险子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的产业客户数增至2918户,较去年底增长了一倍多。

责任编辑:谢玥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