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中基协钟蓉萨:近两年指数化投资明显升温

2018-11-23 13:14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吴瞬

11月22日,在由腾讯理财通、腾讯金融科技智库主办的首届“全球指数基金论坛”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会长钟蓉萨表示,近两年市场上对于指数化投资的兴趣明显升温,针对指数化投资的讨论热度也不断高涨。

对于指数基金的兴起,在钟蓉萨看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市场上涌现的新的投资机会很多都指向了指数化投资。MSCI和富时罗素先后宣布将A股纳入其全球指数编制中,以及公募FOF和养老目标基金的入场,会通过指数基金这个桥梁将境外机构投资者、社保、保险等长期配置型资金的逐步引入市场,为市场带来了新的指数化投资机会,预计机构投资者将会逐步成为市场的主要配置力量,A股市场也将加速成为全球机构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重要部分。另一方面,美国的指数基金、ETF等被动型产品自金融危机以来发展势头迅猛。截至2017年底,指数基金的管理规模已达3.4万亿美元,较2008年增长了4倍;在共同基金中的占比从2008年的6.4%上升至2017年底的18%。ETF增长势头更猛,经过9年的连续增长,2017年底管理规模达到3.4万亿美元,较2008年底增长了5.4倍。反观中国市场,指数基金目前发展势头较为平缓,市场上很多人从美国的被动性产品发展趋势中看到了指数基金的发展前景,认为指数基金和ETF能成为下一个发展阶段中的增长点。

钟蓉萨表示,主动投资和被动投资并非对立关系,主动投资和被动投资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市场,在市场中承担不同的角色,是资产管理行业专业化分工的体现,既无明显优劣之分,也无法相互替代。在基金的发展历程中,主动投资已经唱了二十年主角,如果被动投资能在接下来迎头赶上,那也是由于其自身特点适合当前的经济周期和市场环境,绝不意味着主动投资的落幕。近两年,越来越多的指数基金产品融合了主动投资,说明主动投资的作用仍未被忽视。

钟蓉萨还表示,中国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客观现实是以散户为主导,缺少资产配置类的机构投资者。2016年底,持有公募基金份额的有效账户为26,954.59万户,其中个人有效账户为26,946.09万户,数量占比99.97%。指数基金作为重要的大类资产配置工具,市场上缺乏与之相匹配的有资产配置需求的机构投资者。Smart Beta产品的出现是顺应当前中国市场投资者结构的发展结果,也是一种满足部分投资者需求的发展方式。但作为重要的大类资产配置工具,指数基金要想大展拳脚,还需要持续推动投资者结构的优化。

“近几年我们一直在推动养老目标基金和FOF产品等资产配置型产品,养老目标基金其实也是FOF的结构。从前,基金公司关注的重点在具体的投资标的上,如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大类资产配置则需要结合风险控制全盘考量整个资产的配置情况,可能在短期内优势明不明显,反而会成为劣势。但我相信随着养老目标基金和FOF的发展,会有更多的长期配置型资金进入市场。市场机构拿到更多长期资金,考核周期也会随之拉长,投资行为自然会朝向更长久的利益,真正把资金配置到应当配置的实体经济中去,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钟蓉萨说。

责任编辑:谢玥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相关推荐